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代码:00273(笔试) 2024年9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工作实务》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事务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必考课。《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强调培养通才的实务工作者,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实务社会工作方法,处理各种各样问题和情况。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由一套助人知识、价值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实践活动。在助人过程中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知识,认识、把握和遵守相关规律,博众家之长,按照一定程序提供服务。
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城乡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和基层管理者的相关知识要求,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实务工作的系统观,本着“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且影响个人、家庭和社群的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方法、工作进程和工作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章到第十一章、第十三章,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不考核章节为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在公共事务管理(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与公共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课程之间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为纽带。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满足公共事务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尤其是“专升本”进阶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帮助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
识记: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理解:社会工作者的通才能力。
2、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识记:构建社会工作实务的知识基础。
理解: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四个层次。
应用: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助人活动是一个结构化的实务过程。
识记:助人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有目的的改变过程。
2、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理解:整合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应用:通用过程模式在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三)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理解: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应用: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掌握六个阶段(步骤)的工作内容与实务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接案
1、接案的目的
理解: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识记:面谈提纲内容。
理解: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应用:接案步骤和核心技巧。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理解:不能建立关系的原因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识记: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二)预估
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理解:预估任务和特点。
2、预估的基本步骤
识记:预估的基本步骤。
3、预估的主要方法
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结构图内容和功能
(三)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
识记:一项服务计划构成的六个方面。
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理解: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3、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理解: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4、服务协议的两种形式
识记: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
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理解: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四)介入
1、介入的特点
理解:社会工作介入的定义。
2、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理解:危机介入的技巧。
3、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识记:发掘和运用人力资源的技巧。
理解: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的。
(五)评估
1、评估的含义与目的
识记:评估的含义与目的。
理解: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作用
识记:评估的作用。
3、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应用: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六)结案
1、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理解:结案阶段主要任务。
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识记:服务对象的正面和反面反应。
应用: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儿童社会工作。掌握儿童社会工作特点与工作实务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1、儿童的特点
识记: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
2、儿童的需要
理解:儿童社会化需要。
3、儿童面临的问题
应用:儿童保护的问题。
4、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识记:儿童社会工作定义的要素。
应用:儿童保护服务。
5、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识记: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
6、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
理解: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识记:各类保健服务。
理解: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2、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理解:“四点半课堂”服务。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管理服务的方法
识记:个案管理服务的定义。
理解:个案辅导的原则。
2、团体辅导的方法
识记:团体辅导的定义。
理解:团体辅导的步骤和阶段。
3、紧急儿童暴力事件中的危机干预
理解:危机干预的积极措施。
应用:紧急事件干预特别注意事项。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把握青少年的最大特点是其发展性,运用相关理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1、青少年的定义及特点
识记:青少年的定义和特点。
2、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
识记:青少年的问题。
理解:青少年的需要。
3、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识记: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理解: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2、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识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内容。
应用: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方面的基本内容。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基本方法
识记:基本方法。
2、针对特定需要的介入方法
识记:针对特定需要的介入方法。
3、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识记:个案工作过程特点。
应用:社区工作的内容特点。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要点,以及相关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概述
1、老年人及老年期
识记:老年人及老年期。
2、老年期的特点
识记:老年生活的相关理论解释。
3、老年人的需要与问题
理解:老年人的需要。
理解:老年人面临的问题。
4、老年社会工作
识记: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作用。
5、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识记: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理解: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要点。
应用: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人评估
识记:老人的基础性评估的5个方面。
理解:老年人评估的方法。
2、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理解:老年人有代表性的个案工作方法(缅怀往事疗法、意义疗法、园艺疗法)。
3、老年人社区照顾
识记:老年人社区照顾的重点目标人群。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妇女社会工作的概念、特点、工作目标和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1、妇女的需要与问题
识记:妇女的需要。
理解:妇女面临的问题。
2、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3、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4、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基础理论
识记:男女平等的核心要义。
应用: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基础理论。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与工作策略
识记:针对妇女婚姻家庭的工作主要内容。
2、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理解: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3、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工作
理解:维护妇女权益的内容和基本途径。
4、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识记: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妇女赋权的方法
识记:妇女赋权的方法。
2、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识记:社区层面的方法。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残疾人所需,掌握残疾人的问题及其工作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1、残疾的定义和残疾人的分类
识记:残疾的定义。
2、残疾人的需求
识记: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
理解: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特点
识记:残疾人社会工作特点。
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特殊性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残疾人服务发展
识记:残疾人服务发展理念。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识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社区康复模式
识记: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
2、社会康复模式
理解:社会康复概念与内容。
3、教育康复模式
识记:教育康复模式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掌握这一工作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价值观,更有效开展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识记:矫正司法含义
理解:矫正社会工作定义。
2、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3、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
识记: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
理解:社区工作者开展矫正工作服务的两个方面。
2、对于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识记:禁毒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
识记: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
理解:优势视角。
2、矫正社区工作的主要方法
理解: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应用:个案管理运用在矫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优抚安置政策,厘清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用专业知识和工作实务,落实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优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1、相关概念界定
识记: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特点
理解: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特点。
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应用:厘清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识记:优抚医院的社会工作内容。
2、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理解: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3、军转复退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识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英烈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
识记:英烈褒扬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识记:相关理论
应用:基于多层面分析的社会融合理论。
2、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识记:相关理论。
理解:介入重点。
3、危机干预方法
理解:危机干预介入模式。
4、支持网络建构
识记:相关理论。
5、社会工作督导
识记:相关理论。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救助法规政策,明确社会救助工作的含义和特点,展开济贫、解困、扶危、增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专业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救助概念与内容
识记:社会救助的概念。
理解:社会救助的内容。
2、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应用: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
识记:需求理论基础。
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识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理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识记: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识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3、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识记: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4、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理解: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识记: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理解: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途径。
应用: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策略。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1、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识记: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概念
识记: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2、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容
理解: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容。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识记: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形式。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广阔空间,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1、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
识记: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
2、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识记:社区社会工作目标。
3、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和重点。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识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2、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识记:参与乡村振兴的实务内容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
识记:社区问题分析。
理解:社区需求分析。
2、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识记: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应用: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策略。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委会编写,中国社会出版社,2023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第一章 |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 4 |
第二章 |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 4 |
第三章 | 儿童社会工作 | 10 |
第四章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10 |
第五章 | 老年社会工作 | 10 |
第六章 | 妇女社会工作 | 10 |
第七章 | 残疾人社会工作 | 10 |
第八章 | 矫正社会工作 | 10 |
第九章 |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 10 |
第十章 |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 10 |
第十一章 | 家庭社会工作 | 8 |
第十三章 | 社区社会工作 | 12 |
合 计 | 108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笔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度、难。难题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笔试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5.笔试采用闭卷考核方式,考试时间150 分钟,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家庭抗逆力是指
A.家庭和谐无问题 B.家庭已破碎
C.家庭拥有能力应对问题 D. 家庭正处在逆境
(二)多项选择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有
A.主体性 B.发展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三)简答题
光荣院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提升意识)。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