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北京

北京自考00769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14:07:44 人看过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代码:00769(笔试)         20249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科)专业的一门选设课程,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选考课。《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与中医药文化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汉字、易学、儒学、道学、佛学、中医、艺术、科技等,是一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传统经典训练和传统思维方式培养的终身教育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习中药学基本课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与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思维,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为以后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熟悉中国传统各家学术的发展脉络、基本概念,掌握中国传统各家学术的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并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到第八章,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一般章节是第一章、第七章、第八章,不考核章节为绪论。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中药学(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选设课程,与必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同属人文素养类课程,对理解学习《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传统理论知识具有辅助作用,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思维能力。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中药学专业各学科的学习起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汉字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汉字产生、发展的历史及规律,熟悉汉字的特点、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掌握汉字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汉字的文化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汉字的历史

识记: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发展的规律。

(二) 汉字与文化

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应用:汉字与文化相互影响。

(三)汉字的文化功能

应用:汉字的文化传承功能、汉字的文化蕴含功能、汉字的文化创造功能。

 

第二章  易学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易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熟悉《周易》的基本构成、内容、卦爻象及卦爻辞的基本含义、易学的发展历史,掌握易学文化的精要以及易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周易》简介

识记:《周易》年代与作者。

理解:《易经》的结构与组成。

(二)易学的发展

应用:战国之前易学、两汉易学、魏晋易学、隋唐易学、宋元易学、明清易学。

(三)易学文化精要

理解:象数文化、图书文化、义理文化。

(四)易学文化与中医文化

应用:易学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易学文化对中医文化的影响、中医文化对易学文化的发展。

 

 

第三章  儒学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儒学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儒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儒学文化的核心要义,熟悉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医学的影响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儒学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先秦子学时期、汉唐经学时期、宋明理学时期、清代实学时期、近现代新儒学时期。

(二)儒学文化精要

      识记:仁学思想、礼学思想、中庸思想。

理解:诚信思想、孝悌思想、正名思想。

(三)儒学文化与中医文化

理解:“仁”与中医文化、“孝”与中医文化。

应用:“礼”与中医文化、“和”与中医文化、养生思想与中医文化。

 

第四章  道学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学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影响,掌握道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道学文化的核心要义,熟悉道学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道学的形成与发展

理解:道家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二)道学文化精要

      识记:道家文化精要。

      应用:道教文化精要。

(三)道学文化与中医文化

应用:道家文化对中医文化的影响、道教文化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佛学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及佛教主要宗派的基本理论,掌握佛教文化的学说及佛教文化的核心要义,熟悉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医学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佛教的形成、传入与发展

理解:佛教的形成、佛教的传入。

应用:中国佛教的发展。

(二)佛学文化精要

识记:四谛说、八正道、三学、六度。

理解:缘起与性空、轮回与业报、三法印。

(三)佛学文化与中医文化

理解:病因学说的相通、诊疗技术的互鉴。

应用:养生思想的融会、医德医风的影响。

 

第六章  中医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中医文化的内容与特征,熟悉中医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医思想文化

识记:中医思维方式分类。

理解:中医意象思维的运用、中医思维方式的特点。

应用:中医的价值观念、中医的道德精神。

(二)中医制度文化

理解:医官制度文化、教育制度文化、医事法律文化。

(三)中医行为文化

理解:医疗行为文化、著述行为文化、教育行为文化。

(四)中医物质文化

识记:医药文化器具、医药文化标识。

理解:医药文化场所。

第七章  遭遇西方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熟悉中医和西医在文化上的差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西方文化发展历程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当代西方文化。

(二)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理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近代中西文化论战及其影响、科学观念的流行。

应用: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整。

(三)中西文化的比较

理解:中西方哲学的比较、中西方宗教思想的比较、中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

(四)西方医学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理解: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

应用:中西医并存的认识与实践、中西医学文化的差异。

 

第八章 余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历史,熟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关系,掌握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地理、农学、文学、艺术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天文与历法

识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对宇宙结构与起源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几种历法。

理解:天文知识撮要、天文学与中医、历法与中医。

(二) 数学与音律

识记: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中国古代音律。

理解:医学中的数学元素。

应用:音律与中医学。

(三)地理与农学

识记:中国古代地学成就、中国古代农学成就。

理解:地学、农学与中医。

(四)诗词文赋

识记:历代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的代表。

理解:文学与中医。

(五)书法绘画

识记:中国书法简述、历代著名法帖、中国绘画简述。

理解:医学相关法书、医籍插图举例。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第2版)》,臧守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汉字文化

8

第二章

易学文化

12

第三章

儒学文化

12

第四章

道学文化

12

第五章

佛学文化

12

第六章

中医文化

12

第七章

遭遇西方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

12

第八章

余论

10

合     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笔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度、难。难题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笔试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5.笔试采用闭卷考核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当数战国楚墓出土的______,该画已初步确立以墨线概括物象的审美形式。

(二)名词解释题

脉枕

(三)单项选择题

儒学的创始者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四)多项选择题

道家文化对中医理论构建的影响有

A.对中医理论概念和术语等的影响    B.对中医精气学说的影响    C.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    D.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影响

(五)简答题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论述题

如何看待易文化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