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北京

北京自考01178电视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14:09:11 人看过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艺术概论             课程代码:01178      20236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编导(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新闻学(本科)的专业选考课程。课程内容偏重于对电视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包括影视镜头语言、电视剧、纪录片、电视真人秀、电视晚会等。本课程密切联系具体的影片,使学生熟悉电视艺术、电视剪辑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具体的影片拍摄中。本课程的学习对考生全面掌握电视拍摄及电视镜头语言的知识起到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满足本专业培养适应影视编导、拍摄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要求,为以后学习本专业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考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视艺术的艺术特性、创作观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形成对电视艺术中各种重要艺术品种的基本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的全面认识。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章到第五章,重点考核章节为第一、二、三、四章,一般章节为第五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地将本课程内容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如视听元素、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影视声音艺术、电视作品分析等,进行横向联系。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影视镜头语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影视镜头语言的意义;理解掌握景别的概念和组接依据;理解掌握轴线的观念和规则;掌握运动的类型和运动的剪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理解景别

识记:五个基本景别

理解:全景镜头的主要功能

      中景镜头的主要功能

      特写镜头的主要功能

景别所形成的节奏感

应用:景别影响到的叙事要素

(二)景别组接

理解:不同景别的镜头之间组接的依据

不同景别的镜头进行组接时需要匹配的主要内容

(三)轴线

识记:轴线的概念

(四)轴线规则

识记:确立轴线

      关系轴线

      运动轴线

      视线轴线

理解:三角形法则

应用:跨越轴线

变更轴线

(五)运动的类型

识记:被摄主体的运动

 画面内的运动

      出画和入画的运动

理解:摄像机的运动

(六)运动的剪接

识记:主体动作的剪接

理解:画内主体动作的剪接

      出画和入画动作的剪接

应用:镜头运动的剪接

 

第二章  电视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电视剧的概念;理解掌握我国电视剧各个发展阶段的整体特点和重要的创作现象;理解掌握电视剧的主要类型及相关特征;了解美国、日本、韩国电视剧的发展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我国电视剧的发展

识记:电视剧概念

我国电视剧发展分为起步阶段(1958~1966年);停滞阶段(1967~1977年);复苏阶段(1978~1979年);启蒙思潮(1980~1986年);走向通俗(1987~1989年);进入市场(1990~1993年);消费狂欢阶段(1994~1999年);趋向理性阶段(2000~2008年);逐利闹剧阶段(2009~2013年)

理解:起步阶段电视剧创作的不足

      复苏阶段电视剧创作的特点

      启蒙思潮阶段电视剧的主流(伤痕与反思主题电视剧、改革主题的的电视剧、寻根主题的电视剧)

走向通俗阶段电视剧的主流(通俗剧、纪实剧、名著改编剧)

进入市场阶段电视剧的特点

消费狂欢阶段电视剧的特点

趋向理性阶段电视剧的特点

逐利闹剧阶段电视剧的特点

(二)家庭伦理剧

识记:家庭伦理剧的概况

 

理解:家庭伦理剧的主要特点

家庭伦理剧目前存在的问题

应用:家庭伦理剧的艺术特征(三)青春偶像剧

识记:青春偶像剧的概况

理解:青春偶像剧的艺术特点

应用:青春偶像剧的现存问题

(四)武侠剧

识记:武侠剧的概况

理解:武侠剧的叙事策略

武侠电视剧现存的问题

(五)历史剧

识记:历史剧的概念与分类

理解:历史剧创作中的相关问题

历史与当代的关系

历史剧中某些观点对当代的不良影响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六)情景喜剧

识记:情景喜剧的概况

理解:情景喜剧的特征

应用:情景喜剧的现存问题

(七)谍战剧

识记:谍战剧的概况

理解:谍战剧的叙事内容

谍战剧的叙事结构

应用:谍战剧的现存问题

(八)美国电视剧

理解:美国的电视体制与制播机制

识记:美剧主要类型与代表作品

(九)日本电视剧

识记:日本的电视体制

日剧主要类型与代表作品

理解:日剧的制播机制

(十)韩国电视剧

识记:韩国的电视体制

韩剧主要类型与代表作品

理解:韩剧的制播机制

 

 

第三章 纪录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纪录片的概念、功能与分类;理解掌握纪实风格纪录片的本体追求、叙事特征、叙事手段、真实与诗意;解说词的作用、解说词叙事;理解掌握真事再现的手法、叙事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纪录片的概念

识记:纪录片的概念

(二)纪录片的功能

识记:记录现实

探寻历史

传播思想

抒写情感

应用:纪录片的功能

(三)纪录片的分类

识记:纪录片的分类

(四)本体追求

识记:纪实的概念

纪实美学的理论基础

应用:纪实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五)叙事特征

识记:细节

      动作细节

      神态细节

物件细节

理解:记录完整过程

记录真实时空

记录真实细节

应用:纪实风格的叙事特征

(六)叙事手段

识记:长镜头

同期声

人物述说

(七)关于真实

理解:生活即真

多重假定的真实

超越真实

(八)纪实、生命与诗意

理解:与生命同在

关于诗意

(九)挑战与永恒价值

理解:挑战与永恒价值

(十)画面语言的局限

理解:画面语言的局限

(十一)解说词的作用

应用:解说词的作用

理解:交代背景

介绍知识、信息

整合画面

表现细节

调动想象和联想

抒情

深化主题

增强思辨

(十二)解说词叙事

理解:解说词叙事的开头

解说词叙事的过程悬念

解说词叙事的段落间衔接

(十三)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理解: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时代感与生活化

简洁、精炼

文学性

幽默感

(十四)真实再现概况

识记:真实再现常见手段

(十五)表现方法

识记:特写

主观镜头

运动镜头

隐喻蒙太奇

声音再现

剪影

投影

应用:纪录片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

(十六)创作特征——与影视剧扮演之比较

应用:纪录片真实再现的创作特征

识记:真实再现镜头的碎片性特征

理解:虚拟的真实;非现实的艺术化空间

应用:叙事三要素的简化与模糊化

 

 

第四章 电视真人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电视真人秀的概念、历史与造型;理解掌握电视真人秀的美学特征;理解掌握电视真人秀的叙事特征;理解掌握电视真人秀的传播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真人秀的概念

识记:秀出的“真实”

以人为主体

理解:真人秀最突出的特点

(二)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历史

识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户外生存与益智游戏的交织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全面真人秀意识的开启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深层发展:明星真人秀的诞生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盛:体验式真人秀的热播

理解: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历史

(三)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类型

识记: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目标分类

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容题材分类

理解: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类型

(四)真人秀的真实

理解:真人秀的真实

现实社会的对照

无需扮演的自我

审美移情的仿真

(五)真人秀的虚构

应用:真人秀的虚构

作为电视艺术的虚幻空间

作为虚拟的拟态环境

作为游戏的假定情境

(六)真人秀的“秀”

理解:真人秀的“秀”

展示内容的趣味性

影响社会的话题性

大众文化的狂欢性

(七)“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征

应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征

(八)人物

理解:参与者的代表性

参与者的节目关系

参与者的塑造性

(九)游戏规则

识记:规定情境

娱乐性和戏剧化

(十)过程

理解:矛盾冲突

悬念非预期

(十一)艺术加工

识记:视听技巧的运用

蒙太奇手段的运用

人物包装

(十二)电视真人秀的传播特征

应用:电视真人秀的传播特征

(十三)客观记录

识记:对整个游戏过程的全景式呈现

对人性的立体化呈现

对隐私的窥探和暴露

理解:电视真人秀“客观记录”的主要体现

(十四)互动参与

理解:电视真人秀形成互动参与的传播格局主要依靠的条件

节目“正在进行”的呈现方式使得互动参与成为可能

媒介手段的充分运用为观众的互动参与提供了可能

节目的主体构成使观众的互动参与成为可能

 

第五章 电视晚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电视晚会、电视晚会的仪式价值;理解掌握电视晚会的舞台假定性、形式创造;理解电视晚会中的三大规律、八个走向和高科技应用;电视晚会与纪实。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视晚会的仪式价值

识记:电视晚会

电视晚会的仪式价值

仪式本身

作为媒介仪式

(二)舞台假定性与形式创造

识记:舞台假定性

理解:形式创造

艺术形式的内涵

(三) “三大规律”和“八个走向”

理解:电视晚会的三大规律

电视晚会的八个走向

识记:高科技在电视晚会中的应用

(四)电视晚会与纪实

识记:现状

      仿纪实

理解:纪实在晚会中的优势与作用

纪实运用的关键

晚会中纪实的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电视艺术概论》,周文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影视镜头语言

18

第二章

电视剧

20

第三章

纪录片

20

第四章

电视真人秀

18

第五章

电视晚会

14

合     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笔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度、难。难题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笔试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5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

景别

(三)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是

A.敌营十八年

B.三家亲

C.一口菜饼子

D.新岸

(四)简答题

简述青春偶像剧的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

举例分析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