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北京

北京自考02124信息分析方法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14:10:41 人看过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分析方法    课程代码:02124            202012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信息分析方法》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信息分析方法》涵盖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阐述了信息分析预测和决策分析的主流方法与案例应用,完整、系统地讲述了信息分析的知识体系。本课程密切联系当前大数据应用管理与实践,旨在让考生熟悉掌握融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在内的多学科领域的方法。本课程学习对于考生全面掌握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加工利用以及辅助决策起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本专业培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具备各类定性定量方法技能的信息分析人才的相关知识要求,为以后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信息分析所涉及的主要流程、方法和模型,熟悉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掌握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信息分析与预测知识体系,并能通过案例加以熟练运用、计算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到第十一章,其中重点章节是:第五章,第六章:123节,第七章:123节,第八章,第九章:第123节,第十章,第十一章。不考核章节是:第六章:4节;第七章:4节;第九章:4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考生需具备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基本知识,同时,考生如已对该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信息组织等知识掌握了解,能更宏观地掌握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该门学科的独特性。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信息分析的内涵、类型、作用、产生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 信息与信息分析的内涵

识记: 信息与信息分析的内涵

() 信息分析的类型

识记:信息分析的三种类型划分

(三)信息分析的功能与作用

识记:信息分析功能与作用

(四)信息分析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理解:从文献学到情报学的发展历程

国内情报学的发展历程

信息分析方法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信息分析工作的规范流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开展信息分析工作的流程和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课题选择

识记:课题来源、选题原则、课题类型、选题程序

(二)课题研究计划的确定

识记: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审定

(三)信息收集、整理、鉴别与评价

识记:信息源及其分类

信息收集方法与类别

信息整理

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

(四)信息分析的主要步骤

识记:开展信息分析的相关步骤

(五)信息分析报告撰写

识记: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类型、基本结构、基本程序

(六)信息分析产品的评价与利用

识记:信息分析产品的评价及方法、传播与利用

 

第三章 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开展信息分析工作的常用逻辑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分析与综合

    识记:分析、综合

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二)比较与判断

理解:比较与判断的概念、应遵循的原则

(三)推理与演绎

理解:推理与演绎的概念与类型、应遵循的原则

 

第四章 调查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开展信息分析工作通常要掌握的三种调查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调查法

识记:社会调查法的概念与类型

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调查指标设计与问卷设计

抽样设计、抽样方法

(二)专家调查法

理解: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三)文献调查法

识记: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

搜索文献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章 信息分析建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分析通常采用的建模方法及一般过程,熟悉实例分析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模型与模型方法

识记:模型与模型方法的概念

模型的分类

(二)信息分析模型建立的一般过程

识记:信息分析建模的主要步骤

信息分析建模过程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三)信息分析建模过程中的实例分析

理解:信息分析的典型定性、定量模型建模的实例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系数分析方法,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概念、模型、检验、轨迹以及采用SPSS的算例分析实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相关分析

理解:相关系数的概念和种类、意义与计算、显著性检验以及偏相关内容。

应用:掌握相关系数常用的皮尔逊系数计算方法,显著性检验和偏相关以及部分相关的应用。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概念与类型

变量与回归方程假设

参数估计与检验

方程预测与区间估计

应用:参数估计与检验

方程预测与区间估计

基于SPSS的一元回归算例分析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多重共线性判断

应用:SPSS的多元回归算例分析

 

第七章 多元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多元尺度法的概念、功能、作用、步骤方法以及采用SPSS的实例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因子分析法

理解:因子分析的概念与功能

因子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应用:基于SPSS的实例分析

(二)聚类分析

识记:聚类分析的概述

理解:相似性计算

应用:层次聚类方法

K-means聚类

(三)多元尺度法

理解:多元尺度法的功能

多元尺度法的基本理论

多元尺度法的分析步骤

应用:基于SPSS的实例研究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概念、趋势分析与建模方法,针对长期趋势的分析方法,认识和掌握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

识记:时间序列的概念

趋势分析与建模方法

理解:指数平滑法多项式曲线法

(二)移动平均法

理解:移动平均法概述

一次移动平均

二次移动平均

(三)指数平滑法

理解:指数平滑概述

一次指数平滑

二次指数平滑

(四)多项式曲线法

理解:一次曲线及其特征

二次曲线及其特征

三次曲线及其特征

应用:基于SPSS的实例分析

(五)指数曲线法

理解:一次指数曲线法

二次指数曲线法

修正指数曲线法

应用:基于SPSS的实例分析

(六)生长曲线法

理解:生长曲线概述

Logistic曲线

Gompertz曲线

应用:基于SPSS的实例分析

 

第九章 决策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决策分析的概念、类型,决策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以及线性规范的相关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

识记:决策的概念

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与要素

理解: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人与决策分析人

(二)决策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理解:决策树的基本结构

决策分析的基本结构

单目标决策分析

(三)线性规划

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应用: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与实例

 

第十章 层次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概念、原理与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

识记:层次分析法的产生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理解:递阶层次结构

判断矩阵的建立

单一准则下的排序

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

(三)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第十一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产生、基本思想与概念、原理与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

识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产生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理解:模糊隶属度

数学模型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实例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实例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信息分析方法》,李莉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信息分析工作的规范流程

4

第三章

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5

第四章

调查方法

5

第五章

信息分析建模

6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法

12

第七章

多元分析法

12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12

第九章

决策分析方法

10

第十章

层次分析法

10

第十一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

10

合     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试题比例一般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3.反映不同难易度的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中等难度80%,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试题类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

5.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从信息分析的工作领域来看,主要有科技信息分析、经济信息分析和         

(二)单项选择题

文献学起源于19世纪的

   A.欧洲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三)多项选择题

常用的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有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推理

(四)简答题

简述因子分析法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五)计算题

根据下表列出的某种技术的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未来一期参数值的逻辑曲线模型。

时间

1

2

3

4

5

原始数据y

19.6

21.5

24

26.8

30.2

 

(六)综合题

有四位同学某项单科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同学

平时作业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

85

92

80

90

70

82

90

95

(1)   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

(2)   建立平时作业成绩xi和期考考试成绩yi的直线回归方程。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