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 课程代码:03335(笔试) 2024年9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公共管理学》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必考课。《公共管理学》涵盖了公共管理基本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公共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关于社会治理的最新形态的科学,着眼于解决公共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前沿学科。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各学科的知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本专业培养适应公共事业管理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要求,为以后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公共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公共管理的主体,掌握公共物品及供给、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等。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到第十章,重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不考核章节为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课程在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与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公共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等课程之间有承前启后的相互联系作用,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各学科的知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管理型的概念,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了解公共物品、公共事务的概念,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识记:公共管理的概念。
理解: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传统行政学的局限性。
(二) 公共管理型是时代的产物
识记:二战后西方国家面临的困境,科技革命的影响。
理解: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三)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识记:公共物品、公共事务的概念,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理解: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四)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各个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程,了解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理解西方的实践、新动向、时代特征和借鉴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识记:古典学派理论、行为学派理论、决策学派理论、系统学派理论的观点。
理解: 新管理主义理论的观点,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论、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
(二)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识记:公共管理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主要区别。
理解:公共行政时期特点。
(三)新公共管理
识记: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理解: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组织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公共组织的结构,理解和掌握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公共组织中管理者角色,理解科层制组织的特征和内在缺陷,理解掌握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组织的理论
识记:公共组织的概念、基本要素,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公共组织的特性。
理解: 公共组织的结构。
(二) 公共组织的类型
识记:公共组织的两分类法,政府的概念,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概念。
理解:政府的主要类型,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
(三)公共组织中的人员
识记:领导的含义,领导者的影响力和素质。
理解:领导方式,公共组织中的管理者角色,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四)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识记:合法权威的类型。
理解:科层制组织的特征,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
应用: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物品的含义,理解公共物品的特性和分类,了解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的特点,理解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供给方式,理解和掌握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类型
识记:公共物品的含义。
理解: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分类。
(二) 公共物品的供给
识记: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准公共物品与混合物品的特点。
理解: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准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趋势。
(三)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理解: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两种基本方式。
应用:改革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为。
第五章 公共管理职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管理职能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公共管理的职能,理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的内容,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转变及其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识记:公共管理职能的概念和内涵。
理解: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和任务性职能。
(二) 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识记:传统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特征。
理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阶段。
应用: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及其基本方向。
(三)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理解: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政策失败的原因。
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运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决策和公共决策系统的概念,理解公共系统的运行和公共决策程序,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理解公共政策的性质、设计、执行、评估,了解公共管理执行的含义、原则和特点,理解公共管理执行的模式、手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决策
识记:公共决策的概念,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决策系统的概念。
理解: 公共决策系统的运行,公共决策程序。
应用:我国公共决策系统的优化。
(二) 公共政策管理
识记:公共政策的概念。
理解:公共政策的性质,公共政策的设计,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
(三)公共管理的执行与控制
识记:公共管理执行的含义、原则、特点。
理解:公共管理执行的模式,公共管理执行的手段,公共管理的控制。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公共部门战略的类型和战略管理的改进,了解公共管理绩效和绩效管理的概念,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理解和掌握公共部门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理解目标管理的过程、实施和优缺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识记:战略管理的概念、特征。
理解:公共部门战略的类型,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改进。
(二)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识记:公共管理绩效的概念,绩效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
应用: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的策略。
(三)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识记:目标管理的含义。
理解: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实施,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
第八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权力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理解公共责任的落实,了解对公共权力监控的概念和内涵,理解掌握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正确处理监控中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
识记:公共权力的概念、内涵和特性,公共责任的性质。
理解: 公共责任的落实。
(二) 公共权力的监控
识记:对公共权力监控的概念和内涵。
理解: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
应用:正确处理对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
第九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职能的概念,理解政府职能的有限性,了解政府运行的目的、政府运行方式及特点,理解政府与企业的区别,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和企业及社会关系改善的措施,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社会政府再造的特征和措施、我国政府再造的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政府的性质与作用
识记:政府职能的概念。
理解: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识记:政府运行的目的,政府运行方式及特点。
理解:政府担负的职能,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
(三)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理解:政府与企业的区别,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模式。
应用:优化我国政企关系的措施。
(四)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理解: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措施。
(五)政府再造
理解: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特征和措施。
应用: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
第十章 非政府公共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内涵和特征,理解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社会功用和政治功用,理解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在局限性和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理解掌握非政府公共组织在中国转型时期的功能和发展展望,理解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理解公共企业的分布领域、社会功能,掌握我国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非政府公共组织概述
识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内涵和特征。
理解: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用和政治功用。
应用:非政府公共组织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特功能
(二)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理解: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在局限,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
应用:非政府公共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展望。
(三)事业单位
识记:事业单位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应用: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四)公共企业
识记:公共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理解:公共企业的分布领域,公共企业的社会功能,政府对公共企业的管理。
应用:公共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公共管理学(第三版)》,黎民、倪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第一章 | 绪论 | 4 |
第二章 |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6 |
第三章 | 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 | 10 |
第四章 | 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 10 |
第五章 | 公共管理职能 | 10 |
第六章 | 公共管理运行 | 10 |
第七章 | 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 | 10 |
第八章 |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 | 10 |
第九章 |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 10 |
第十章 | 非政府公共组织 | 10 |
合 计 | 90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笔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度、难。难题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笔试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5.笔试采用闭卷考核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和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二)名词解释题
公共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
提出科层官僚制的是
A.韦伯 B.布坎南 C.西蒙 D.泰勒
(四)多项选择题
常用的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方法和数理方法,此外还有
A.规范方法 B.实证方法 C.案例方法 D.系统方法
(五)简答题
传统行政学的局限有哪些?
(六)论述题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