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北京

北京自考04503动画概论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14:14:35 人看过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课程代码:04503(笔试)           202112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动画概论》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独立本科段)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必考课程。它从理论上分析、探讨动画艺术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整体面貌与特征。该课程的定位在于:系统了解动画艺术的专业知识,培养对动画的学习兴趣、了解多种动画形式的艺术特点。通过对动画艺术的系统介绍,旨在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动画这门艺术。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能够具有独立分析动画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余动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动画概论》课程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专业理论角度分析动画艺术的定义;从优秀的作品分析与介绍中了解各种类型动画的典型艺术特征;从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初步了解动画艺术的起源、发展概貌以及类型特点;从专业的制作流程角度分析传统手绘动画、CGI动画、定格动画的基本制作流程;从动画的学习方法上简单介绍动画的术语、工具、操作的要求与规范。以上这些内容将为今后动画专业各门课程的更深层的动画专业理论、动画专业实践的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对考生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能够清晰且明确了解动画概论相关内容,掌握动画历史、起源发展及动画基本创作内容,建立动画专业学习的脉络、结构、思维框架。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到第十章,第十三章的第一节、第二节。重点考核章节为:第一到第五章,第十章的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不考核章节为: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的第三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动画概论》课程是作为动画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也是动画理论课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为更好地学习动画专业的相关后续课程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与动画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关系。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动画历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从动画技术与艺术形态发展的角度了解动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本章主要介绍了动画的原始状态、技术尝试与实验、诞生与动画的发展以及各国动画发展概况。这些对动画历史的梳理,有助于更为深刻,全面了解动画艺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梦想与发明(1824—1895)

识记:技术实验的过程和关键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早期的动画作品。 

理解:理解动画的产生。

(二)探索与发现(1895—1930)

识记:第一代探路者及其代表作品

实验动画在欧洲的发展、早期作者、作品。

理解:商业动画在美国滋生。迪斯尼的贡献与动画产业的发端。

(三)挑战与发展(1930-1942)

识记:迪斯尼在作品创作的挑战内容;主流动画中的挑战难度案例;这时期中,实验动画的代表作者与作品。

理解:动画的技术挑战与发展。

(四)自由意志(1942-1980)

识记:各国艺术动画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理解:自由意志的含义

(五)新技术时代(1980—新世纪)

识记:计算机软件生成一系列可供实时播放的动态连续图像的计算机技术。

理解:新技术时代、新概念、以及新技术背后的变化。

 

第二章   动画本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动画是时空的艺术,动画的本体就是不会被时间、空间侵蚀和抵消的固有的品质。本章内容就是从动画的视觉、声音、叙事、技术机制角度研究动画的本体。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视觉构成

识记:视觉构成的三大基本因素。

理解:动画的基本因素、符号特性和运动特性的含义。

应用:在影像中运用基本因素、符号特征、运动特征表现画面的视觉构成感。

(二)声音构成

识记:声音构成的因素。

理解:对白音效音乐在动画声音构成中的作用。

应用:声音构成的重要性。

(三)叙事特性

识记:叙事特性的代表作品与内容。

理解:寓意与表达的含义

应用:寓意与表达在叙事中的重要性。

(四)技术机制

识记:作品中技术机制的类型。

理解:作品介质、投射装置、材料与工具因素的作用。

应用:材料与工具的种类及内容。

第三章   动画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动画创作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细节。深入了解动画片的生产过程。为将来进行动画专业学习,专项训练做好认识和铺垫工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创作原理

识记:创作主体创作客体。

理解:对于动画创作的主客体认识。

(二)创作流程

识记:前期中期后期电脑动画制作流程。

理解:动画创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

(三)故事结构

识记:不同故事结构中的代表作品影片。

理解:不同动画的故事结构。

应用:结合作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型动画叙事形态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作品类型

识记:不同作品类型的分类。

理解:工艺技术分类的类型特点与作品、传播媒体分类的类型特点与作品、实验动画的类型特点、发展与作品。

 

第四章   动画应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动画在进入新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得动画在许多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就是了解动画现在哪些领域中运用的比较广泛,都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化传播

识记:电视媒体放大了动画做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功能与作用。

理解:动画作品中的文化以及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二)知识普及

识记:动画的特点和优势在知识普及层面上显现的优势与表现。

理解:动画在传播知识层面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表现的领域。

(三)影视特效

识记:动画应用在影视特效方面的早期的代表作品。

理解:动画在现代电视电影视觉特效层面的必不可少的内在原因

(四)广告制作

识记:动画在广告制作方面的应用。

理解:广告本身特点以及动画技术的运用的必然性关系。

(五)电子游戏

识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其在视觉上呈现为交互性动画。

理解:电子游戏运用动画的必然性内在联系。

 

第五章   动画语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动画语言的基础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运动过程分解、动画运动还原、制约分解与还原条件及动画运动表现。从这四个方面重点掌握动画语言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运动过程分解

识记:分解的含义分解的方法分解的意义。

理解:什么是分解、如何分解、为何分解。

应用:独立分析动画的运动过程既分解。

(二)动画运动还原

识记:动画运动与还原的技术内容。

理解:什么是还原、如何还原。        

(三)制约分解与还原的条件

识记:动作理解。

理解:制约与还原的四个条件

(四)动画运动表现

识记:动画表现技巧

理解:动画的运动表现的不同手法。

用:动画的表现技巧、视点及视点变化的表现、各种运动规律。

 

第六章   动画制作工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从动画工艺角度来分析所有的制作工艺都可以分为:平面绘制、立体塑造和电脑生成。本章内容就的重点了解动画的各种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代表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平面绘制

识记:单线平涂绘画风格、写实风格的概念。

理解:单线平涂、绘画风格、胶片绘制的相关内容。

(二)立体塑造

识记:关节偶动画的概念

理解:关节偶动画、捏造偶动画相关内容。

(三)电脑虚拟

识记:电脑二维动画电脑的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工艺的概念。

理解:电脑二维动画、电脑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工艺的制作过程。

 

第七章   动画人才素质培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为一个出色的动画人要怎样从全方面培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观察、梦想、创造

识记:观察、梦想、创造的概念。

理解:观察、梦想、创造对于动画培养的意义。

(二)借鉴传统

识记:借鉴传统作品内容。

理解:借鉴传统作品的意义。

(三)研究经典作品

    识记: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画作品。

理解:什么是经典借鉴迪斯尼经验动画作品解读。

(四)能力训练

识记:故事建置故事板要领修订与完善设置录音台本关于策划书练习用镜头画面讲故事。

理解:创作中的实践环节及其工作内容

   (五)思维训练与资源积累

识记:在身边发现形象在生活中发现形式发现动作的意义关心生命的形态故事从这里开始

理解:动画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与要点总结。

应用:设计有意思的动作捕捉有趣的瞬间、画你了解的动态序列。

 

第八章   动画创作练习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动画创作的必要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资源开发

识记:动画创作中资源开发的要素。

理解:动画中内容创作的意义。

(二)材料提炼

识记:材料提炼的两大方面。

理解:材料中情节与形象的作用。

(三)作品设计

识记:动画的制作流程。

理解:动画作品设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

(四)制作工艺

识记:动画制作工艺的主要因素。

理解:创作作品制作环节相关内容及其工作性质。

(五)影像生成

理解:摄影表与影像内容拍摄与扫描剪辑与输出等内容的作用

 

第九章   动画理论体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让学生建立对动画学科的理论研究的科学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画创作理论

识记:动画创作的两大理论内容。

理解:动画创作理论的历史沿革相关内容。

(二)动画技术理论

识记:动画技术特性与动画技术构成的基本概念。

理解:动画技术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三)动画本体理论

识记:动画本体论的三大特性。

理解:动画本体理论的含义和历史沿革等相关内容。

 

第十章   动画研究对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让学生建立对动画学科的理论研究的科学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某一特性

识记:作品特性视觉形式特性传播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的概念。

用: 动画作品特性、视觉形式特性、传播特性、工艺特性、审美特性的相关内容,能够就动画现象进行评述分析。

(二)研究某一技术

识记:技术装备技术知识技术方法。

理解:动画技术涵盖的相关内容。

(三)研究某一功能

识记:作为技术的动画作为工具的动画作为媒介的动画。

应用:领会与运用从功能上来研究动画,动画具有的诸多层面的表现

(四)研究衍生产品

识记:物质的副产品精神的副产品。

应用:动画衍生产品的层面及其表现。

 

第十三章   动画职业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动画主导职业和其它动画相关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主导职业

识记:职务建制工作性质。了解专业术语是动画人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 相关职业

识记:电影特技、电视特效、广告公司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动画概论》(第三版),贾否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参考教材:

《动画概论》,聂欣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动画概论》, 莫琳·弗尼斯、方丽、 李梁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09出版)

        《动画概论》,冯文、 孙立军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1-09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5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报刊、杂志、网站、论坛等丰富学习环境与条件,增强课程讲述内容的感性认识与体验;加深课程讲述内容的记忆。加强作品分析的能力;提高独立分析与读解作品的能力;拓宽获得本专业知识的渠道。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 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动画历史

8

第二章

动画本体

8

第三章

动画创作

6

第四章

动画应用

5

第五章

动画语言

6

第六章

动画制作工艺

8

第七章

动画人才素质培养

8

第八章

动画创作练习

2

第九章

动画理论体系

8

第十章

动画研究对象

8

第十三章

动画职业

5

合       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笔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度、难。难题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笔试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5.笔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动画历史中自由意志的崛起在哪个时间段

A. 1824-1895 B. 1895-1930 C. 1930-1942 D. 1942-1980

(二)填空题

三个基本因素构成动画视觉形式的特征,它们分别是______,运动状态和维系二者的技术机制。

(三)简答题

请简述动画的创作流程。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动画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