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课程代码:13969(笔试) 2024年3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完成法学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选考课。《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涵盖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相关知识,立足于新时代和新业态下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社会权益保障需求,将教学重点置于体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时代性、学术性和实践性方面。通过学习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全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乃至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之法律,以及其对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领域的应用型法治人才。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在行政和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具备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应用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章节为第一章,第三章到第十一章,第十三章;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至第十一章,第十三章;不考核章节是:绪论,第二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专升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选设课,其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专升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学习本课程,先期应学习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后续应学习税法、刑法学等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对加深掌握法学专业各学科的知识起到强基固本的作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劳动法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法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劳动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掌握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法概述
识记: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劳动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应用:劳动关系的判定。
(二)劳动法律关系
识记: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
应用:劳动法律关系。
(三)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主要内容,掌握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合同概述
识记:劳动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劳动合同的特点。
应用:劳动规章制度。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识记: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形式及主要条款。
应用:劳动合同的效力。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中止、变更和承继
识记:劳动合同的履行、中止、变更和承继之概念。
理解: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应用:劳动合同的履行。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识记: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概念。
理解: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劳动合同终止制度;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
应用: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五)劳动合同特殊制度
识记: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基本内容。
应用:劳务派遣。
第四章 集体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基本理论,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特点、类型及效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集体劳动关系法基本理论
识记:集体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意义。
(二)工会
理解:工会及会员的保护。
(三)集体协商
理解:集体协商的含义、原则及程序。
(四)集体合同
识记:集体合同的概念、特点、类型、内容及效力。
应用: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五)职工民主参与
理解:我国的职工民主参与机制。
第五章 劳动基准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基准的基本原理,掌握工时制度、休息时间制度、工资制度、职业安全健康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基准的基本原理
识记:劳动基准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劳动基准的功能。
(二)工时制度
识记:工作时间的概念。
理解:标准工时制、非标准工时制及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应用:特殊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律许可。
(三)休息时间制度
理解:休息时间制度的具体内容。
应用:休息时间的保障。
(四)工资制度
识记:工资的概念、特点、构成及形式。
理解:最低工资的含义和特征。
应用:工资支付保障。
(五)职业安全健康制度
理解: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第六章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监察
识记: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争议处理
识记:劳动争议的概念。
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及程序。
应用: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
第七章 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体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掌握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保障法概述
识记:社会保障的概念、特点及制度功能;社会保障法的体系。
理解:社会保障权和国家责任;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
理解: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类型、主体及内容。
(三)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进
理解: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章 养老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及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制度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养老保险概述
识记: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构成。
(二)职工养老保险
理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应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支付。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
理解: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应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
(四)居民养老保险
理解: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应用: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
第九章 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概念,掌握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医疗保险
识记:医疗保险的概念;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构成。
理解: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应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
(二)生育保险
识记:生育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生育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应用:生育保险待遇的支付。
第十章 工伤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伤保险的含义和工伤保险中的预防措施,掌握工伤保险的特点及基本原则,掌握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工伤保险概述
识记: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工伤预防;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
(二)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
识记: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劳动能力鉴定的含义和程序。
应用: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
(三)工伤保险待遇
理解: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内容。
应用: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
第十一章 失业保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失业保险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掌握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内容标准及支付期限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失业保险概述
识记:失业保险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二)失业保险待遇
识记: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内容标准。
理解: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期限和终止。
应用: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
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救助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内容,掌握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救助概述
识记:社会救助的概念、特征及体系。
理解: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应用:社会救助权的实现。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识记:最低生活保障的含义和特点;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的含义。
理解: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标准及申请程序。
应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二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编写组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第一章 | 劳动法基础理论 | 6 |
第三章 |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 16 |
第四章 | 集体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 3 |
第五章 | 劳动基准法律制度 | 8 |
第六章 |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 | 3 |
第七章 | 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 | 6 |
第八章 | 养老保险 | 8 |
第九章 | 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 6 |
第十章 | 工伤保险 | 6 |
第十一章 | 失业保险 | 4 |
第十三章 | 社会救助 | 6 |
合 计 | 72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笔试的比例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度、难。难题部分比例不超过20%。
4.笔试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5.笔试采用闭卷考核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802年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二)简答题
简述工伤认定的程序。
(三)论述题
试述社会保障权和国家责任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
何某是河源市昆仑人力资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公司”)派遣至广州崆垌物业公司工作的劳务派遣工。昆仑公司委托广州华山人力资源公司为何某在广州参加工伤保险。2013年6月24日,何某在值班时突发心肌梗塞死亡,经广州市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5年12月1日,何某家属向社保中心申请工伤死亡待遇,2015年12月25日,社保中心作出《告知书》,认为死者何某的用人单位是昆仑公司,而该公司并未在广州为何某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不同意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家属不服,于2016年1月5日诉至法院。2016年3月9日,家属以社保中心承诺就其工伤保险待遇重新核定为由自愿撤回起诉。
2016年3月28日,家属再次申请支付工伤死亡待遇,2016年6月12日,社保中心作出《告知书》,再次以死者何某的用人单位是昆仑公司,而该公司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没有在广州市为何某参加工伤保险为由,不同意支付何某的工伤保险待遇。家属不服,再次诉至法院。
请结合所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内容,试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