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北京

北京自考40016人文素养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14:27:42 人看过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文素养               课程代码:40016              2018年8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工素质工程项目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注重理论,兼重实践和自我修养的课程。本课程围绕当代社会中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侧重于从文史哲等方面介绍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考生能够基本掌握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为考生提高人文素养提供基本的知识内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须的人文素养知识,努力培育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并将良好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导言;《人文素养·文学欣赏篇》,第一章 《诗经》名作导读,第二章 楚辞名作导读,第三章 《史记》名作导读,第四章 魏晋诗文名作导读,第五章 唐诗名作导读,第六章 宋词名作导读, 第八章 古代小说名作导读;《人文素养·中西哲学篇》第一章 原初智慧文明与先秦哲学, 第二章 秦汉魏晋哲学,第三章 隋唐宋明哲学,第四章 清代及近代哲学, 第五章 古希腊哲学, 第六章 近代英法哲学; 第七章 近代德国哲学;《人文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篇》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章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峙, 第四章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工素质工程项目的基础核心课程。在各课程中具有独特的核心地位。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导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了解学习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文素养的内容

识记:人文素养的界定

理解:人文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

(二)学习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意义

识记:人文素养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理解: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素养·文学欣赏篇》

 第一章  《诗经》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诗经》部分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诗经》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识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理解:《诗经》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二)   《豳风七月》导读

      识记:《豳风七月》的基本内容

      理解:《豳风七月》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

(三)《秦风蒹葭》导读

      识记:《秦风蒹葭》的基本内容 

      理解:伊人形象具有含蓄美、朦胧美,韵味无穷。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把令人神往的意蕴留给读者去想象和体会。

 

第二章 楚辞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楚辞部分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离骚》导读

    识记:《离骚》的基本内容

理解:离骚》成功地塑造了存君兴国、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高大形象。

(二)《湘夫人》导读

    识记:《湘夫人》的基本内容 

    理解:《九歌》代表作之一《湘夫人》是一首迎神曲,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

 

第三章 《史记》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史记》部分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史记﹒项羽本纪》导读

    识记:《史记﹒项羽本纪》的基本内容

理解:《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其中“乌江自刎”这一场面的描写,堪称精彩中的精彩,集中展现了项羽作为悲剧英雄的丰富内涵与人格魅力

 

第四章 魏晋诗文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魏晋诗文部分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观沧海》导读

    识记:《观沧海》的基本内容

    理解:《观沧海》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曹操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气度、品格及美学情趣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导读

    识记:《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基本内容

    理解:《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讽喻佳作,真正体现了文人的独立性格,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三)《饮酒·其五》导读

    识记:《饮酒·其五》的 基本内容

理解:语言浅显,结构精微,意境高远,深蕴哲理,表达了诗人归复自然的欣慰与快乐,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第五章  唐诗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和理解唐诗部分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春江花月夜》导读

     识记:《春江花月夜》的基本内容

     理解:《春江花月夜》把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终极关怀、离别相思娓娓道来,诗情画意,玲珑透澈,其意境之美,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它把春天、江水、花林、月亮、夜晚融为一体,挥洒自如地勾勒,浓淡相宜地着色,营造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审美意境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导读

     识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基本内容

     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诗人借梦境进入仙境。在游历仙境的过程中,诗人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仙境,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美景,诗人笔下的仙境完全是人化的仙境

   (三)《登高》导读

识记:《登高》的 基本内容

理解: 《登高》鲜明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四)《买花》导读

识记:《买花》的基本内容

理解:《买花》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精神,通篇落笔现实,揭露深刻

   (五)《长娥》导读

识记:《长娥》的基本内容

理解:李商隐在《嫦娥》中对典故化用的成功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嫦娥因吃灵药而长生不死,得成月中仙子本为常人所羡慕。而李商隐凭借其超常深刻的人生阅历和审美体验,使诗歌中的哲思、情感、艺术得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合

 

第六章 宋词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和理解部分宋词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雨霖铃》导读

     识记:《雨霖铃》的基本内容

     理解:《雨霖铃》是一篇抒发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词人围绕“伤离别”,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感伤的情怀,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导读

    识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本内容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上阕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以“千古风流人物”为背景,以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为衬托,塑造了周瑜这一青年英雄形象,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雄豪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三)《永遇乐》导读

     识记:《永遇乐》的基本内容

     理解:《永遇乐》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对李清照个人生活、精神和命运的巨大影响。全词充溢着难以言表的感慨,寄寓着国破家亡带来的满腹辛酸和一腔凄苦。

  (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读

     识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基本内容

     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词人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以及无法实现的失意与感喟,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第七章  元杂剧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和理解元杂剧部分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西厢记·长亭送别》导读

     识记:《西厢记·长亭送别》导读的基本内容

     理解:作者成功地将“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内化为主人公的情感追求与外部世界遏制其追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在“长亭送别”这一恋人即将分离的场景中,作者聚焦女主人公崔莺莺,细腻而传神地描写了封建时代女性爱情追求中的赤诚与坚持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难以排遣的精神苦痛。《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原因是其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具有“诗式戏曲”的特征,“长亭送别”就是这一艺术特征的典型范例

 

第八章 古代小说名作导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和理解部分古代小说名作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导读

    识记:《红楼梦·第三十九回》的基本内容

理解:曹雪芹以其深刻的人生体察,深厚的人道情怀,看到了笑颜中的眼泪,热闹中的悲凉,揭破了生活常态中貌似正常的不正常,看似合理的不合理。作者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社会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其间传达出作者对底层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人文素养·中西哲学篇

第一章 原初智慧文明与先秦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先秦哲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主要哲学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

(一)早期智慧的典范

   识记:五行说、《周易》与八卦说的基本内容

   理解:阴阳学说对中国人思维的巨大和深远影响

(二)先秦诸子哲学

   识记:了解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基本哲学见解

   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和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的意义

 

第二章    秦汉魏晋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秦汉魏晋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黄老之学

   识记:黄老之学的基本内容

   理解:黄老之学的思想核心

(二)董仲舒

   识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理解:董仲舒哲学的影响

(三)   魏晋哲学

   识记:魏晋哲学的主要论题是有无之争、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

   理解:魏晋哲学的主要论题的思想实质

 

第三章    隋唐宋明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隋唐和宋明时期的哲学的基本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重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佛教哲学

   识记: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基本主张

   理解:禅宗顿悟成佛主张的意义

(二)程朱理学

   识记:程朱理学的核心概念——“天理”

   理解:程朱理学的哲学地位

(三)陆王心学

   识记:陆王心学的核心概念——“心”

   理解:陆王心学对“心”、“物”关系的理解

 

                         第四章    清代及近代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清代哲学和近代中国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王夫之

   识记:“动静皆动”学说的基本内容

   理解:王夫之的辩证法思想

(二)顾炎武

   识记:顾炎武的哲学见解

   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义

(三)康有为

   识记:大同思想

   理解:大同思想的意义

(四)梁漱溟

   识记:三种人生态度

   理解:三种人生态度与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    古希腊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古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见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希腊早期哲学

   识记:古希腊早期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名言或观念:泰勒士及“水是万物本原”、赫拉克利特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毕达哥拉斯及数是万物本原、巴门尼德及“存在”、德谟克利特及“原子”。

   理解:早期自然哲学家的共同的研究对象是自然

(二)普罗泰戈拉的哲学

识记:普罗泰戈拉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

    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意义

(三)苏格拉底的哲学

识记:苏格拉底的“承认自己无知”的观点

    理解: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思想

(四)柏拉图的哲学

识记:柏拉图的“理念论”

    理解:柏拉图的和谐观念

(五)亚里士多德

   识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就是适中”的意义

 

第六章    近代英法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近代英国和法国哲学的主要哲学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

   识记:培根的“四假相说”

   理解:培根经验论的意义

 (二)霍布斯的哲学

   识记: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

   理解: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影响

 (三)贝克莱的哲学

   识记: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学说

   理解:为什么贝克莱的哲学是唯心主义

 (四)笛卡尔哲学

   识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学说

   理解:为什么笛卡尔被称为理性主义哲学家

 (五)孟德斯鸠的哲学

   识记:孟德斯鸠的“法”的思想

   理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六)卢梭的哲学

   识记:卢梭的社会不平等发展的三阶段学说

   理解: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进步意义

 

第七章    近代德国哲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近代德国哲学的主要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康德的批判哲学

   识记:康德的自在之物及其特性

   理解:康德哲学的影响

(二)黑格尔的哲学

   识记:黑格尔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理解: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中体现出的辩证法思想

    

人文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篇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开端于鸦片战争,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识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洋务运动

    识记:洋务运动的过程

    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甲午中日战争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五)义和团运动

     识记: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理解: 《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自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阶段的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辛亥革命

识记:辛亥革命的过程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新文化运动

   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的根本不同之处

 

                      第三章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到对峙的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遵义会议

  识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二)红军长征

  识记:红军长征的过程

  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四章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抗日战争

   识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观点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解放战争

   识记:三大战役的过程

   理解: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的报告的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的历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二)抗美援朝战争

   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

   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识记:“文化大革命”从爆发到结束的过程

   理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

   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和指导方针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五)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识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

   理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两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人文素养》,王成兵、季雨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要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课 程 内   容

助学学时

导言


1

人文素养·文学欣赏篇 第一章

《诗经》名作导读

4

第二章

楚辞名作导读

4

第三章

《史记》名作导读

5

第四章

魏晋诗文名作导读

4

第五章

唐诗名作导读

5

第六章

宋词名作导读

5

第七章

元杂剧名作导读

3

第八章

古代小说名作导读

4

人文素养·中西哲学篇第一章

原初智慧文明与先秦哲学

4

第二章

秦汉魏晋哲学

5

第三章

隋唐宋明哲学

5

第四章

清代及近现代哲学

4

第五章

古希腊哲学

4

第六章

近代英法哲学

5

第七章

近代德国哲学

4

人文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篇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5

第二章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第三章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峙

4

第四章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5

总  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50%、“理解”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较易、中等难度、较难。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5、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儒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墨子  B. 孔子 C.老子 D. 司马迁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那些思想家可以被看成是儒家?

A.墨子 B. 孔子 C.孟子 D. 董仲舒

 (三)填空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