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00143经济思想史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19:58:03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思想史                                          课程代码:0014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学(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一门理论经济学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经济思想史上主要范式的产生、发展与转换更迭为主线,围绕经济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学派的理论、方法以及政策主张开展教学;并从有益于为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创新提供借鉴的角度,探讨经济思想史上诸家诸派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轨迹与特征,掌握代表性经济学家和学派的理论或思想,掌握解释经济思想创新和演变的科学方法,理解经济思想创新与演变的条件、动力与规律,形成认识经济思想以及不同经济学学派的科学立场,具有基于科学立场、运用正确方法辨析、评价、借鉴不同学派、不同范式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学习深造,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以及提高经济学专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贯彻对国外经济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借鉴其有益成分,熟记并准确阐释经济思想史上代表性经济学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科学解释经济思想产生和变革的动力与条件,具备比较、辨析不同的经济思想的能力。同时贯彻历史联系现实、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经济思想史中吸收经济思想精华,为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创新提供智力资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的自觉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经济学专业的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以《政治经济学(中级)》《西方经济学(中级)》等课程为基础,又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区域经济学(中级)》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绪论部分介绍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经济思想演变的动力,以及学习经济思想史的意义。要求通过绪论部分学习,理解和掌握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解释经济思想成长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学习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使用绪论部分的思路和方法,把握经济思想产生和成长的条件与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次重点)

识记:经济思想史研究对象的内涵。

(二)解释经济思想成长的思路与方法(重点)

识记: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历史方法、逻辑方法、范式。

经济思想史上的主要范式名称。

      理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应用:不同范式之间的斗争。

 (三)学习经济思想史的意义(重点)

理解:学习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应用:经济思想史对现实的启示。

              

1   重商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明晰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点和差异,了解重商主义代表人物的主张。能够客观评价重商主义,分析重商主义的现实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重点)

识记: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理解: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点和差异。

  应用: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重商主义的现实意义。

(二)英、法重商主义(一般)

识记:托马斯·孟关于对外贸易的主张。

柯尔培尔主义的基本特征。

理解:托马斯·孟关于人口和技艺的观点。

应用:对柯尔培尔主义的评价。

(三)德国官房学者(次重点)

识记:官房学。

理解:霍尼克的经济思想。

  应用:霍尼克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2   重农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重农主义经济学说。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表》,掌握重农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掌握杜尔哥对重农主义学说的发展,理解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区别。能够说明重农主义产生的原因或背景,能够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依据教材,对重农主义学说进行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农主义的产生与重农学派(重点)

识记:重农主义的主题和宗旨。

理解: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区别。

应用:重农主义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二)重农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重点)

      识记:自然秩序、纯产品、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理解:重农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的内容。

(三)魁奈的《经济表》(一般)

      识记:构成《经济表》中社会全部流通的五个行为。

      理解:《经济表》对社会再生产的说明。

      应用:对《经济表》的评价。

(四)杜尔哥的经济思想(次重点)

识记:杜尔哥关于纯产品、社会阶级结构、资本五种用途的论述。

      理解:杜尔哥与魁奈在纯产品理论上的不同点。

            杜尔哥与魁奈在社会阶级划分上的不同点。

            杜尔哥对工资的认识。

      应用:对杜尔哥工资理论的评价。

                                     

3   斯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斯密《国富论》的经济理论体系。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富论》的中心思想和体系架构,了解《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掌握《国富论》的基本理论内容,掌握斯密关于市场调节经济的观点、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观点。能够正确评价斯密的经济思想,分析斯密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斯密《国富论》的中心思想(重点)

      识记:斯密对国民财富的定义。

            斯密所提出的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

      理解: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目标的论述。

斯密对国民财富源泉的论述。

《国富论》各篇的内容。

      应用:《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二)斯密的分工和交换理论(重点)

      识记:斯密所论述的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理解:斯密关于分工原因的论述。

            斯密对分工与交换关系的探讨。

      应用:斯密分工与交换理论的现实意义。

(三)斯密对阶级的划分以及资本积累和生产性劳动理论(次重点)

识记:斯密对资本、生产性劳动的定义

      理解:斯密与重农主义在阶级划分上的区别

            生产性劳动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四)斯密关于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论述(重点)

      识记:“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含义。

理解:斯密关于个人利己心的论述。

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述。

      应用:斯密关于市场自动调节经济的理论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4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经济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两人学说的分歧。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据教材,正确评价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经济思想,能够分析马尔萨斯、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背景,对二者学说进行比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马尔萨斯学说(一般)

识记: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三个基本命题。

      理解: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应用: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评价。

(二)李嘉图的学说(重点)

      识记:李嘉图对社会必要劳动的定义、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李嘉图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论述。

            李嘉图在方法上的特征

      应用: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局限与困境。

(三)马尔萨斯、李嘉图学说的时代背景与两者的分歧(次重点)

应用:李嘉图、马尔萨斯学说的时代背景。

李嘉图与马尔萨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问题上的分歧。

 

 

5  历史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历史学派的方法、基本观点以及历史学派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了解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要点,掌握李斯特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够分析历史学派学说的现实意义,运用李斯特的学说分析现实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学派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历史学派在方法上的特征、历史学派的两个阶段。

      理解: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

      应用:历史学派对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的经济理论的启示。

(二)李斯特的学说(重点)

      识记:精神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政治生产力、国家生产力。

      理解: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的关税保护主义学说。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应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和保护主义学说的现实意义。

(三)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一般)

      识记:历史方法、“方法论之争”、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姓名。

      理解: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起源关系的考察。

            桑巴特对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国家作用的认识。

      应用:历史学派的国家干预思想的现实意义。

 

6  边际革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边际革命的背景、代表人物和他们的理论贡献。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边际革命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掌握边际革命背景和理论特点,掌握奥地利学派和数理经济学派的基本思想。能够基于促使经济学研究向新古典主义范式转换的角度,说明边际革命在经济思想史上的意义,能够客观评价经济学运用数学方法,评价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边际革命的产生及其学说特点(重点)

      识记:“边际主义”。

边际革命主要先驱者的姓名、边际革命代表人物的姓名。

戈森第一定律、戈森第二定律。

      理解:边际革命的背景。

边际学派的理论特点。

应用:边际革命在经济思想史上的意义。

(二)奥地利学派(次重点)

      识记:庞巴维克对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划分。

庞巴维克用以解决价格形成的公式。

      理解:奥地利学派抽象演绎法的特点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三)数理经济学派(次重点)

      识记:瓦尔拉斯对经济学的划分。

理解:数理经济学派的方法论特点

瓦尔拉斯的主要贡献

      应用:对经济学运用数学方法的评价。

(四)埃奇沃思与克拉克的学说(一般)。

      识记:克拉克的经济学三分法及其内容。

理解:埃奇沃思的主要贡献。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应用:对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评价。

 

7   马歇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马歇尔的经济学说。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马歇尔对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的认识。能够说明马歇尔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马歇尔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观点(重点)

      识记:连续原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理解:马歇尔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马歇尔经济学的折中主义特点。

      应用:马歇尔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二)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和货币理论(次重点)

      识记:“准地租”、“现金余额”

      理解:马歇尔的地租理论

            剑桥方程式

   

8   凯恩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凯恩斯革命”在经济思想史上的意义,掌握“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主要方面,掌握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体系、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能够依据本章学习的知识,对凯恩斯经济理论进行评价,分析凯恩斯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对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凯恩斯革命的背景与主要方面(重点)

      识记:“凯恩斯革命”的经典著作。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方面。

      理解:“凯恩斯革命”的时代背景。

      应用:凯恩斯革命”在经济思想史上的意义。

(二)凯恩斯《通论》的理论体系(重点)

      识记:充分就业、非充分就业、三大心理规律及其内容。

      理解: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不足及其原因的论述。

经济周期理论。

应用: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三)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次重点)

      识记:凯恩斯在消费、投资、货币、财政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理解:凯恩斯经济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应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及政策主张的现实意义。

(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般)

识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够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思想史以及当代经济理论的知识,借助教材给出的线索,对经济思想史上的经济学家、学派的思想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价,总结相关思想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既要求掌握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够综合运用理论经济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经济思想史中,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寻找启示,总结经济理论创新和演变的规律,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外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版)  吴宇晖、张嘉昕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7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理论命题、经济学家与学派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综合运用当代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等方面的知识,从经济思想史中,寻找有助于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灵感和智力资源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5.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参考姚开建主编《经济学说史》(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5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90学分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绪论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解释经济思想成长的思路与方法、学习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8

1

重商主义

9

2

重农主义

10

3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11

4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9

5

历史学派

9

6

边际革命

10

7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9

8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5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选题

1.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体系中,(        )理论处于核心地位。

A、生产                                    B、消费

C、分配                                    D、交换 

(二)名词解释题

1.范式

2.纯产品

(三)辨析题

1.相对主义思路强调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经济学专业研究工作自身进展的结果。

2.一般均衡理论是马歇尔的主要理论贡献。

(四)简答题

1.请简述托马斯·孟关于人口与技艺的观点。

2.请简述数理经济学派的方法论特点。

(五)论述题

    试述重农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举例说明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经济学说的发展。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