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课程代码:0027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专业的入门指导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基于社会工作原理和方法之上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而开展的。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学基础和专业伦理以及社会工作理论,阐述了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系统地介绍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和我国社会工作的新进展,对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反贫困、社区矫正和民政领域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做了系统阐述;对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化、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和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做了适当介绍。本课程注重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的介绍,同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做了介绍和分析。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探讨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在机理与社会工作具体服务方法的运用,运用务实精神,深入讨论如何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服务方法来做具体实务操作。本课程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情怀,了解和识别社会工作专业各个实务领域的服务过程与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达到以下的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性质、功能、范围、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论流派及专业方法,使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知识基础。
3.通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社会性思维,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得出结论并把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专业活动中去。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实践领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探讨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重点学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工作的性质、概念、工作领域、构成要素,学生能够了解并领会社会工作的产生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次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的发展
理解: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理解:社会工作的不同形态
应用:结合实际情况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及构成要件
(三)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含义
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领域
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领域及其扩大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实践的领域
(四)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以及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阐述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作简要分析。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的功能及其实现,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的功能及其实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运用好社会工作者各个角色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重点)
识记: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理解:社会工作对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护社会秩序关系的理解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运用好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重点)
识记: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理解: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理解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四)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次重点)
理解:中国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其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释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并探究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了解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构的方法论,要求学生掌握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内容,掌握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识记: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
理解: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
价值和反价值
应用:理解价值在社会工作中作用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
识记: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
理解: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
应用:理解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重点)
识记: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内容与构建
理解:中国社会工作价值教育问题
应用:理论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体系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地位、发展历史、理论流派范式归类等方面,对社会工作理论作简要介绍。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理解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理解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与归类整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一般)
理解: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重点)
理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识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理解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
(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重点)
识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理解社会工作理论对于实务的作用
(四)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一般)
理解: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和分析社会福利的概念,论述社会福利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社会政策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阐明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内在联系,讲述当代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历程。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学生领会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及其下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重点)
识记: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社会福利的分类
社会福利的功能
应用:论述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功能
(二)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社会福利作为人一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社会政策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实现手段
理解: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三)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次重点)
理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应用:论述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人类行为、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要求学生掌握人的需要、社会环境的构成、人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类行为(一般)
识记:人类行为的特点与类型
人的需要
理解:人的属性
人的行为的改变
应用:论述人的需要的内容与人的行为改变
(二)社会环境(一般)
识记: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
社会环境的构成
应用:论述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构成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发展
理解:社会工作处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问题的基本取向
应用:论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 个案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个案工作的含义与历史发展过程、工作过程与基本技巧、主要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以及个案工作在中国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中的实践与理论建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个案工作的概念及发展历史、案工作在中国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中的实践与理论建构,要求学生掌握个案工作的含义、工作过程与基本技巧、主要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个案工作的含义与历史发展(重点)
识记:个案工作的要素
个案工作的含义
理解: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应用:论述个案工作的要素与含义
(二)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重点)
识记:个案工作的过程
个案工作的技巧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熟悉操作个案工作的过程,并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个案工作的技巧
(三)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重点)
识记:危机介入模式及其实务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
“社会—心理”模式
行为治疗模式
叙事治疗模式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服务个案
(四)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与理论建构(次重点)
理解:1949年之前的个案工作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案工作实践
社会转型与个案工作的探索和发展
个案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本土个案工作中拟亲属关系对专业关系的建构
中国个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应用:论述个案中国在中国的发展
第八章 小组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理论模式,并对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工作的原则与技巧。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理论模式,了解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工作的原则与技巧,要求学生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理论模式、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小组工作的定义
小组工作的功能
小组的类型
理解:小组工作的源起与发展过程
应用:论述小组工作的定义、功能、类型
(二)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重点)
识记: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的三个基本模式
小组工作的其他模式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服务小组,并且熟悉小组工作的模式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重点)
识记: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小组工作的内在过程
小组中的控制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熟悉运用小组工作的操作过程
(四)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重点)
识记: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小组工作的技巧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熟悉操作小组工作的原则,并在服务过程中运用小组工作的技巧
第九章 社区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区工作的含义、发展历程、理论、过程与技巧,并对中国社区工作的发展作简要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中国社区工作的发展,理解社区工作的含义、发展历程、理论、过程与技巧,要求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的含义、发展历程、理论、过程与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与发展(重点)
识记:社区工作的一般含义
社区工作的定义
社区工作的目标
理解: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的定义、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理论(重点)
识记: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服务小组
(三)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重点)
识记:社区工作的过程
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熟悉操作社区工作的过程,并在服务过程中运用社区
工作的技巧
(四)中国的社区工作(次重点)
理解:中国的社区服务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应用:论述中国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第十章 社会行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行政的含义、功能与内容,并对中国社会行政的特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行政的含义、功能与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社会行政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社会行政的含义、功能与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行政的含义与功能(重点)
识记:社会行政的含义
社会行政的层次
社会行政的功能
理解:社会行政的地位
应用:论述社会行政的含义、层次、功能
(二)社会行政的内容(重点)
识记:社会服务的计划
社会服务的组织
督导与激励
社会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
评估与报告
应用:论述社会行政的内容
(三)中国的社会行政(次重点)
理解:中国社会行政发展史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行政
应用:论述中国社会行政的发展
第十一章 儿童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及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实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含义(重点)
识记;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理解:儿童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应用:论述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特征、功能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点)
识记: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熟悉操作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熟悉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并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服务方法
(三)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次重点)
理解: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现状
应用:论述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在介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发展历史、相关理论、内容与方法,并对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做简要介绍与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相关理论、内容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相关理论、内容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历史(重点)
识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理解:关于“青少年”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应用:论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重点)
识记:生物进化理论
精神分析和人的发展理论
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
应用:论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重点)
识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理解:青少年社会福利
应用:在具体实务过程中,能够熟悉操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并在服务过程中
运用服务方法
(四)中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次重点)
理解: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与发展
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机构与职能分布
应用:论述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第十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分析老年社会问题的成因、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实务。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老年社会问题的成因,要求学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实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变迁与老人问题(次重点)
识记: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理解:老人问题的由来
老年社会工作的源起
应用:论述老年社会工作概念、影响因素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重点)
识记: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和服务方法,并且熟悉服务技巧
(三)老年社会工作实务(重点)
识记:机构照顾
社区照顾
应用:论述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发展状况
第十四章 妇女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妇女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状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状况,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妇女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概述(重点)
识记:什么是妇女社会工作
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
中国大陆妇女社会工作机构简介
应用:论述妇女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重点)
识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主流化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重点)
识记:妇联组织主要工作方法
妇女增权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服务方法
(四)中国妇女社会工作实践(次重点)
理解:三大主体活动和四项工程
宣传教育妇女工作
为妇女提供社会服务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应用:论述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十五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发展、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状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状况,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发展(重点)
识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应用:简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重点)
识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悉相关理论,熟悉服务模式,并熟练运用服务方法
(三)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重点)
识记;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
理解: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应用:论述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状况
第十六章 家庭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发展状况及其理论和方法做简单介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要素、任务、理论与方法,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要素、任务、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重点)
识记: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
理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
应用:论述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要素、任务
(二)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状况(次重点)
识记:中国大陆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
中国大陆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应用:论述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重点)
识记: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沟通理论
家庭冲突理论
性别敏感的家庭社会工作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四)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中的应用
家庭治疗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服务方法
第十七章 医务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发展状况、价值与理论基础、介入领域和实务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价值、理论与方法,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价值、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发展(重点)
识记:医务社会工作与相关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
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应用:论述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特征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理论基础(重点)
识记: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
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基础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与实务方法(重点)
识记: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医务社会工作方法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服务方法
(四)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次重点)
理解: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方向
应用:论述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第十八章 工业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概念、理论、内容、实务模式和工作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内容、实务模式、理论与方法,了解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内容、实务模式、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工业社会工作概述(次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介入工作世界的不同方式
理解:工业社会中的社会工作
工业社会工作的历史
应用:论述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工业社会工作的理论(重点)
识记:工业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理解:工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三)工业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与实务模式(重点)
识记:工业社会工作的对象
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
工业社会工作的方法
工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悉服务对象,熟悉工作内容,熟练运用实务模式和服务方法
第十九章 农村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任务、特点、价值观、理念、实务和工作方法,以及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任务、特点、价值观、理念、实务和工作方法,了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任务、特点、价值观、理念、实务和工作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重点)
识记: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
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与特点
理解: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简况
应用:论述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任务与特点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和方法(重点)
识记: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
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和方法
理解: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熟练运用实务模式和服务方法
(三)中国的农村社会工作(重点)
识记: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领域和任务
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策略
应用:论述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章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反贫困的含义、贫困问题的现状、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以及反贫困的中外实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贫困的概念、理论,了解贫困问题的现状,了解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回顾,了解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要求学生掌握贫困的概念、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贫困问题概述(重点)
识记:什么是贫困
理解:贫困的全球背景与中国的贫困问题状况
应用:论述贫困的概念与贫困的测量标准
(二)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回顾(重点)
识记: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转向——资产建设理论与社会投资理论/360
反贫困领域的社会工作
理解:反贫困的主要武器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三)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次重点)
识记:对基本需要的保障——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的介入
理解: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与开发性扶贫
应用:论述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发展历史、理论和实务方法,并对正在兴起和发展的中国矫正社会工作做初步介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了解正在兴起和发展的中国矫正社会工作,要求学生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与起源(重点)
识记:什么是矫正
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
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应用:论述矫正的含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重点)
识记: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矫正社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熟练运用服务方法
(三)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重点)
识记: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应用: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理论,熟练运用各个领域的相关服务方法
第二十二章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以及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民政社会工作的含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民政社会福利实践,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民政部门的角色和功能、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践,了解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学生掌握民政社会工作的含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民政社会福利实践的内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民政部门的角色和功能、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践、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重点)
识记:民政工作的含义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民政社会福利实践
理解:中国社会福利的思想脉络
应用:论述民政社会工作的含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民政社会福利实践的内容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重点)
识记: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民政部门的角色和功能
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践
应用:在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民政部门的角色和功能
(三)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次重点)
识记: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理解:民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应用: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二十三章 社会工作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化、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关系以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关系、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理解社会工作教育的意涵、目标、内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意涵、目标、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教育的意涵、目标、内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意涵、目标、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与性质(一般)
识记:社会工作教育的特性
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教育与训练
理解: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学院教育与继续教育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以及性质
(二)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次重点)
识记:专业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
社会工作课程的层次结构与评估
理解:社会工作教育目标的内容
社会工作教育目标与课程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
(三)社会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一般)
识记:专业与专业化
理解:不同范式下的专业
社会工作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意义
专业权威与服务对象及专业人员的利益
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专业化与工作体系的制度化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
(四)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一般)
理解:共同的趋势:全球化
共同的挑战:本土化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四章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目标、模式、过程及实习督导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目标、模式、过程,理解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目标、模式、过程,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功能、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与目标(次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
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与目标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
社会工作实习的过程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三)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次重点)
识记:什么是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督导的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的模式
理解:督导员的素质与条件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含义、功能、模式
(四)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发展(次重点)
理解:社会工作实习时间、教学内容、经费的制度化安排问题
发展和探索社会工作实习教学和督导模式
加强对社会工作实习教学与督导的研究,加强院校合作
应用:论述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五章 社会工作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和功能、方法论和伦理,社会工作研究程序与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功能和方法论,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程序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一般)
识记:什么是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
理解:社会工作研究的必要性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一般)
识记: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
理解:社会工作研究中的价值与伦理问题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
(三)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重点)
识记:研究问题的选择
文献回顾与初步探索
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设计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解释与报告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
(四)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重点)
识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社会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应用:论述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伦理意识,形成良好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做到以案主为中心。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命题、重要学术观点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思考社会工作实际案例时,要从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准则出发。要通过完成练习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锻炼自己分析论证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5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90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实践领域 | 3 |
2 | 社会工作的功能 | 3 |
3 |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 4 |
4 | 社会工作理论 | 5 |
5 | 社会福利制度 | 4 |
6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2 |
7 | 个案工作 | 6 |
8 | 小组工作 | 6 |
9 | 社区工作 | 6 |
10 | 社会行政 | 6 |
11 | 儿童社会工作 | 3 |
12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3 |
13 | 老年社会工作 | 2 |
14 | 妇女社会工作 | 3 |
15 | 残疾人社会工作 | 3 |
16 | 家庭社会工作 | 5 |
17 | 医务社会工作 | 5 |
18 | 工业社会工作 | 2 |
19 | 农村社会工作 | 2 |
20 |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 2 |
21 | 矫正社会工作 | 5 |
22 |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 3 |
23 | 社会工作教育 | 2 |
24 |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 3 |
25 | 社会工作研究 | 2 |
总计 | 90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中国社会工作的类型,包括行政性社会工作、 。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2.社会福利
(三)简答题
社会工作的要素
(四)论述题
试述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特殊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
李女士三年前从农村嫁到城里,全职在家照顾儿子。半年前儿子发高烧被误诊,智力发展受到了影响。丈夫对此颇有怨言,指责李女士不负责任,连孩子都照顾不好,认为李女士没有文化,难沟通。李女士则埋怨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极为冷淡;觉得城里没有可倾诉的人,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害怕被丈夫抛弃,夫妻间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婚姻关系出现了危机。李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小郭求助,小郭了解到李女士的情况后,决定对其进行干预。小郭为夫妻双方提供咨询,帮助其分析面临的困境,引导双方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婚姻问题上,改变对彼此的消极态度和看法,让夫妻双方从相互指责转化为共同努力,解决面临的困难。同时,小郭挖掘李女士的优势和能力,引导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其拓展支持网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女士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夫妻关系得到了改善。
问题:
1.本案例中小郭扮演了哪些专业角色?
2.小郭运用了哪些干预技巧并列出对应的具体做法。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