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视采访 课程代码:0118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以新闻采访的规律、方法、路线为本,系统介绍电视(视听)媒介新闻采访独特的工作特性、工作内容、采访规律、采访方法和报道理念,并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强化视听媒体采访报道的任务、宗旨与路线。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规律与流程、任务与路线、理念与方法,掌握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基础知识,培养发现新闻线索、充分开展信息收集、提炼报道重点、及时准确进行采访报道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新闻采访报道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深造,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以及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精神,熟记人类新闻采访的发展概况,准确阐释新闻采访、电视采访理念及方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电视采访报道的理论吸收运用到新闻发现、采集、报道的实践中去,实现对重要新闻发现、甄别、挖掘和主流舆论聚焦、引导的记者使命担当。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新闻学专业的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以《新闻道德与媒介法规》等课程为基础,又对《编辑学概论》、《手机媒体概论》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电视采访理念探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电视采访报道的个性特征,重点是电视采访报道的核心及电视记者形象传达信息的理念、要求和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对采访内涵,主题提炼,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立体呈现信息方法、层次的理念及理论命题。能够运用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对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呈现展开论述,并运用电视采访理念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视采访工作的内容(一般):
识记:采访、电视采访。
理解:电视采访工作的范畴和具体内容。
(二)电视采访的特性(次重点):
理解:电视采访的信息特征;
新闻采访的内涵;
好的电视新闻报道具备的要素。
应用:采访与电视采访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对电视新闻报道进行分析。
(三)新闻报道的主题提炼(重点):
1.话题、问题与主题的区别。
识记:话题、主题。
理解:主题与话题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针对热点话题搜集资料,区别话题内容与报道主题的关系。
2.报道主题的提炼
识记:新闻由头、新闻标题;
理解:新闻主题的内涵;
应用:用一句话聚焦事件的主题,并拟定新闻标题。
(三)视听形象叙事的方法与信息层次传达:
1.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还原事件和现场(重点):
识记:镜头角度、观察角度、理解问题的角度;
理解:视听语言生动、鲜活、立体传达信息的理念和方法。
应用:对电视节目中采访报道的形象性进行解读和评价。
2. 现场意识(一般):
识记:视点、同期声;
理解:现场意识对电视采访的重要性。
3.电视新闻报道的信息传达层次(重点)
理解:电视新闻报道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三个层次以及采访在其中的作用。
应用:用三个层次展开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策划先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采访策划的重要性及具体流程、内容和要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新闻采访策划的依据,以及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采访策划的基本方式和基本要求。掌握记者采访准备的具体内容。能按照采访策划的依据进行充分的采访准备,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对选题进行甄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获取采访线索(次重点):
识记:策划、采访策划、采访线索;
理解:采访线索的特点及其与选题的不同;
应用:掌握采访线索获取的渠道和方法。
(二)判断新闻价值(重点):
识记: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新闻价值要素、电视新闻价值要素;
理解:电视新闻价值要素的特点;
应用:运用传统和电视新闻价值要素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
对策划选题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
(三)策划的基本方式(一般)
理解:以编辑部为核心的采访策划环节;
记者负责的具体策划工作内容。
(四)记者的采访准备(重点)
识记:采访目的、采访意图、采访准备、前期策划方案;
理解:记者采访准备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内容要求;
应用:能够针对一个策划选题对新闻事实进行充分的采访准备;
撰写合理的采访方案;
设计符合提问原则的采访问题。
(五)策划的基本要求(次重点)
理解:调查研究与策划的关系;
采访策划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开拓选题角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新闻报道选题的宗旨、要求和角度开拓。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选题的原则和要求的基本内容。能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对选题进行确定,掌握选题角度确定的依据和准则,并深入开拓选题的角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选题的原则和要求(重点)。
识记:采访选题、报道思想;
理解:选题的内涵和确定选题的原则;
应用: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选择、判断新闻事实,上报有重要新闻价值的选题。
(二)确定并开拓选题的角度(次重点)
识记:选题角度、策划性选题;
理解:选题角度独特性的内涵、作用;
确定选题角度的方法。
应用:能够针对同一条新闻事实提炼两个以上的报道角度。
第四章 结构视听节目的思路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新闻节目具体化的结构思路和叙事技巧。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新闻节目的类别,结构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思路。能根据电视媒介的特性和新闻节目生动叙事的理念分析节目并为节目设置动力要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闻报道的分类(一般)。
识记:事件类新闻、非事件类新闻、主题类新闻、现象类新闻。
理解:主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具体化、可视化的重要性。
(二)结构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思路(重点)
识记: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
悬念、结构性悬念、兴奋性悬念、冲突性悬念。
理解:从具体的事件中寻找主题和切入点的处理方式;
故事的要素及故事化叙事方式;
电视新闻节目中悬念的类型和设置原则;
中心人物的类型。
应用:能够运用电视新闻节目结构的思路对电视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够从具体事件着手,提供报道宏观形势或政策的具体思路;
能够理解并掌握用故事化要素对新闻节目进行结构。
(三)节目的动力机制(次重点)
识记:动力机制、情节线、人物性格线、人物动作线、问题逻辑线;
理解:为节目设置动力的方法;
节目中可以不断呈现的新东西;
节目开端与结尾的巧妙设计。
第五章 探索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心人物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呈现以人为本、探求人性的电视新闻报道理念。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人本意识,掌握选择中心人物的原则,寻找中心人物并在节目中充分塑造中心人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以人为核心的报道理念(重点)。
识记:人本意识。
理解:人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即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二)探寻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重点)
识记:3C原则、中心人物、中心人物的“物”、中心人物的“回环“设置。
理解:中心人物的功能;
中心人物的判断标准;
中心人物的“物”的处理方式;
中心人物回环设置的涵义。
应用:能够运用人本意识的报道理念,在新闻报道中寻求到典型的中心人物;
(四)如何塑造中心人物(次重点)
识记:行进中的中心人物、时间核心、故事力核心;
理解:中心人物的两个层级;
发现中心人物的途径;
调动和激发中心人物的方式。
应用:应用行进中的人物表现技巧对新闻报道中的人本意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六章 动态呈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动态呈现和结构动态采访过程的重要理念和呈现技巧。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过程式报道的重要性和具体路径;能够主动寻找采访中的动态因素,用进行时报道、伴随式采访结构动态的采访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视画面的动态(一般)。
识记:固定镜头、运动镜头、电视画面的动态、形象思维。
理解:采访现场寻找动态因素的重要性和具体途径;
静态素材转变为动态素材的方式。
(二)结构动态的采访过程(重点)
识记:动态的采访过程,进行时报道,伴随式采访,挑、等、抢,摆拍;
理解:结构动态采访过程的意义及具体技巧;
把静止的点扩展为动态采访过程的方式;
摆拍的原则及真实化呈现技巧;
应用:能够运用结构动态采访过程的理念分析和评价新闻报道;
能够运用动态的技巧采访拍摄一个事件段落。
第七章 细节是金 第八章 听事实的声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细节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技巧。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细节的功能、刻画技巧与同期声的特点、结构技巧;能够树立细节刻画和同期声记录意识,并展开相应的报道分析和实践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细节的呈现(次重点)
识记:细节、细节场面。
理解:细节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采访中刻画细节的思路和方法。
(三)听事实的声音--同期声(重点)
识记:同期声、解说词、客观叙述、主观叙述。
理解:同期声的特点;
同期声与主观声音的匹配关系。
应用:掌握结构同期声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理念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声音呈现;
能够在节目采访中合理安排主观叙述、客观叙述,处理好同期声与解说词的关系。
第九章 活在现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电视记者出镜报道的功能、意义、内容和技巧。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出镜报道的意义、信息呈现,提升出镜报道的价值;能够选择典型的出镜地点,发现现场环境、主体、物件等重要信息,梳理现场、报道现场最新发现和细节亮点,实现有价值的报道。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出镜报道的功能和意义(一般)。
识记:出镜报道、现场感;
理解:出镜报道体现的独有的电视媒介特性;
出镜报道不能被删掉的重要依据。
(二)出镜报道的技巧和方式(重点)
识记:典型现场环境;
理解:出镜记者得体的形象呈现;
动态的人际传播在出镜报道中的应用;
应用:能够根据出镜报道的意义、内容和技巧分析新闻节目中的出镜报道;
能够针对一条新闻,选择典型环境,组织现场和背景信息,设计一个2分钟的出镜报道方案。
(三)直播中的连线报道(次重点)
了解:直播连线报道的流程;
理解:直播连线报道的开场、叙述技巧;
连线记者在现场应呈现的信息。
应用:对新闻事件进行复述,能应用出镜报道的技巧对开头、叙述脉络和结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呈现。
第十章 如何获得成功的采访(1)——现场采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现场采访的类型、特点、方式和原则。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现场采访的方式和原则;能够根据被访对象的资料和特点,设计合理的问题,完成现场采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场采访及其方式(一般)。
识记:现场采访、动态采访、座谈式采访、随机即兴采访、交流式采访、交锋式采访;
理解:交流式采访与交锋式采访的区别;
随机即兴采访的特点。
(二)接近被采访者的方法(次重点)
理解:研究分析采访对象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应对不配合采访对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现场采访的总体原则和提问技巧(重点)
识记:提问的一次性原则、镜头意识、全感采访;
理解:现场提问的总体要求;
现场采访中四组矛盾关系的应对;
现场随机即兴采访的提问要求和注意事项。
应用:随机采访前做好简单、充分的准备;
能够设计一个即兴采访的采访方案。导向正确,主题鲜明,明确核心问题与跟进问题,考虑多元化的采访对象。
第十一章 如何获得成功的采访(2)——人物专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物专访的价值、准备、访问技巧和呈现思路。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人物专访的充分准备、访问思路和沟通技巧;能够根据人物专访的价值和多维性思维对专访节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能够在专访节目实践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较好地双向沟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物专访的准备(一般)。
理解:人物专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准备内容;
(二)人物专访的技巧(重点)
识记:谈话基础、谈话氛围、访问技巧和思路、多维性思维、创造性采访;
理解:专访前营造谈话基础和氛围的重要性和方式;
一般的访问技巧和思路;
多维性思维的涵义和具体要求。
应用:能够根据专访的技巧对专访节目中主持人的访问思路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专访的提问方式(次重点)
识记:迂回采访、追问、假设性提问、概述性提问、反面激问、观点求证式提问、启发式提问。
理解:不同场合不同提问方式的应用技巧;
专访中常用的提问方式和举例。
应用:分析专访节目中记者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
做一个10分钟的人物专访,从前期分析采访对象、设计问题、接近采访对象到具体提问环节去把握人物专访的方法与技巧。
第十二章 特殊的采访报道方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等特殊报道方式的类型和技巧。重点掌握体验式采访的特点及隐性采访的注意事项。能够合理、合法地使用特殊报道方式,做好新闻报道。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验式采访(重点)。
识记:体验式采访
理解:体验式采访的特点和技巧;
应用:分析新闻报道中记者体验式采访运用的得与失。
(二)隐性采访(一般)
识记:隐性采访,
理解:隐性采访的类型;
隐性采访的技巧;
隐性采访的注意事项。
应用:能够根据隐性采访的“度”分析其在伦理道德上应注意的要点。
(三)连线采访(次重点)
识记:连线采访,
理解:连线采访的类型;
连线采访的技巧;
应用:能够根据连线采访的特点分析新闻节目中连线报道的类型、内容和意义。
第十三章 融合采访报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融合采访报道的理念、生产方式、产品变革及对记者素养的要求。重点掌握融合报道的意识和实践方式;掌握媒体求证、证实性报道的方式,做好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内容和用户内容的有效结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媒体融合新闻理念的变革(一般)。
识记:中央厨房、新闻生产、传播的人格化。
理解: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
媒体融合带给新闻生产方式和理念的变革;
(二)融合报道(重点)
识记:融合报道、融媒体意识、验证式报道。
理解:融合报道的涵义;
全媒体记者在意识、技术、技能三方面成为融媒体记者的素养要求;
媒体融合背景下采访报道方式的变革;
媒体对内容的甄选要求与验证方式;
应用:能够根据融合报道的涵义和融媒体意识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媒体求证、证实报道提出合理的方式。
(三)融合报道产品的变革(次重点)
识记:沉浸式新闻报道、全景视频叙事、微视频、网络直播;
理解:微视频的特点;
网络直播的优势;
媒体网络直播的策划要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将电视采访报道的理念联系实际、运用现代意识对节目报道的价值和不足予以分析和评价,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将采访规律与电视采访理念应用于电视节目创作实践,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综合应用的最高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电视采访:融合报道中的人、故事与视角》(第3版) 曾祥敏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命题、重点采访方法、采访理念、报道方式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动态采访理念分析节目采访报道的传播力、叙事力,联系采访准备的知识和要求对现场采访和人物专访进行采访方案策划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采访报道方案,锻炼自己分析论证、策划、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
5、在自学过程中,可结合实训项目进行实践训练,把握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具体实训项目如下,可根据情况针对性开展实训。
实训项目一
具体内容:运用动态技巧采访拍摄一个事件段落。
实施要求:(1)运用结构动态采访过程的技巧拍摄和报道一个事件片段;
(2)既要有信息量,又生动自然。
(3)切忌摆拍。
实训项目二
具体内容:现场出镜报道
实施要求:(1)选择典型的事实和环境进行出镜报道;
(2)得体的出镜形象;
(3)报道内容充分、新闻信息量大,叙事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简洁,表达流畅;
(4)镜头意识鲜明,能运用镜头带给报道现场感、动态感。
实训项目三
具体内容:现场随机采访
实施要求:(1)选题典型、重要,导向正确,主题鲜明,传播价值大;
(2)采访问题精确、有共鸣,有深度,核心问题之后有跟进问题,逻辑严谨;
(3)采访对象多元,注意获取不同采访对象的重要信息和观点,采访内容有层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6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108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电视采访理念探寻 | 9 |
2 | 策划先行 | 12 |
3 | 开拓选题角度 | 8 |
4 | 结构视听节目的思路与方法 | 5 |
5 | 探寻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 | 9 |
6 | 动态呈现 | 12 |
7 | 细节是金 | 4 |
8 | 听事实的声音 | |
9 | 活在现场 | 10 |
10 | 如何获得成功的采访(1)——现场采访 | 10 |
11 | 如何获得成功的采访(2)——人物专访 | 10 |
12 | 特殊的采访报道方式 | 7 |
13 | 融合采访报道 | 12 |
总计 | 108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创作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 填空题
电视采访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_____部分________是电视采访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传达与传递方式,也是电视采访的核心工作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采访报道的选题原则以什么为核心诉求?( )。
A 报道思想 B.栏目总体定位 C.受众需求 D.独特新颖
(三)多项选择题
同期声的特点有哪些?( )
A、客观性 B、现场性 C、实证性 D、多义性
(四) 名词解释
采访准备
(五)简答题
出镜报道的功能和意义有哪些?
(六)论述题
把采访中静止的点扩展为动态采访过程的重要性和途径。
(七)创作题
选择你尊敬的一位长辈或朋友,做一个10分钟人物专访的采访方案,要求写清楚采访目的、采访价值(主题)、采访逻辑、开场和结尾设计、具体的采访问题。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