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06610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21:43:32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代码:0661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所介绍的环境规划与管理内容是环境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本课程包括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践打下基础。

该大纲的制定是根据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编制要求(修订稿)进行的,立足于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环境保护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纲内容尽可能突出叙述简明,便于自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的相关内容,并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内容和相关理论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内涵、理论基础,掌握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我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改革。

2、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碳中和的主要举措、环境管理制度的组成

3、了解环境标准的含义、分类和分级,掌握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的分类和作用

4、了解环境监测的含义、类别和特点,了解环境统计的含义,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环境预测工作的主要步骤。

5、了解水环境功能区含义、水环境规划目标的含义、水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了解水污染源评价方法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掌握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6、了解大气环境规划含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A-P值法含义,掌握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大气污染物重量控制方法、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7、了解固体废物的含义与分类,掌握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现状调查的内容、不同固体废物类别的防治措施。

8、了解生态规划的含义、生态工业园区含义,掌握生态规划的目标步骤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9、掌握末端控制的弊端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内容、评价体系下的环境管理手段。

10、了解流域环境问题,掌握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农村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是在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能够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起到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用于环境工程实际的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内涵、理论基础、战略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机构改革。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涵、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环境保护机构的改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的萌芽与发展(一般)

识记:环境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发展的四座里程碑。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由来与内涵(重点)

识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涵、手段、基本任务

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作用

应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一般)

识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理解: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两山论”的含义

应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

(四)新时代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战略发展与环境保护机构改革(次重点)

理解:环境保护机构改革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碳中和的主要举措、“3+5+2”环境管理制度的组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次重点)

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重点)

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三大政策、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

应用:碳中和的主要举措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重点)

识记: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和新五项

理解:“3+5+2”环境管理制度的组成

 

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责任、法规和标准。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标准的含义、分类和分级,掌握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的分类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法律责任(一般)

理解: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

(二)环境保护法规(次重点)

应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三)环境标准(重点)

识记:环境标准的含义、分类和分级

理解:环境标准和分类和作用

 

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与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监测的含义、类别和特点,了解环境统计的含义,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环境预测工作的主要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监测技术(一般)

识记:环境监测的含义、类别和特点

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方法(次重点)

识记:环境统计的含义

理解: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应用:环境预测工作的主要步骤

 

第五章   水污染控制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水污染控制规划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水环境功能区含义、水环境规划目标的含义、水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了解水污染源评价方法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掌握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水环境规划基础(次重点)

识记:水环境功能区含义、水环境规划目标的含义、水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理解: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

(二)水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次重点)

识记:水污染源评价方法

(三)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一般)

识记: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

(四)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重点)

应用: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大气环境规划。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大气环境规划含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A-P值法含义,掌握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大气污染物重量控制方法、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气环境规划基础(次重点)

识记:大气环境规划含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理解: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次重点)

理解: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三)大气污染物重量控制方法(重点)

识记:A-P值法含义

理解:大气污染物重量控制方法

(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点)

应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七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固体废物管理规划。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固体废物的含义与分类,掌握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现状调查的内容、不同固体废物类别的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固体废物概述(一般)

识记:固体废物的含义与分类

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

(二)固体废物的现状调查(次重点)

理解:固体废物现状调查的内容

(三)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对策(重点)

应用:不同固体废物类别的防治措施

 

第八章   生态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生态规划。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态规划的含义、生态工业园区含义,掌握生态规划的目标与步骤、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态规划概述(一般)

识记:生态规划的含义

理解:生态规划的目标、步骤

(二)城市生态规划(重点)

应用: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次重点)

识记:生态工业园区含义

应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第九章   传统与现代的环境管理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传统与现代的环境管理模式。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末端控制的弊端、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内容、评价体系下的环境管理手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一般)

理解:末端控制的弊端

(二)现代环境管理模式(重点)

理解: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内容

(三)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评价手段

应用:评价体系下的环境管理手段(次重点)

 

第十章   区域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区域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流域环境问题,掌握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农村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的环境管理(重点)

识记:流域环境问题

理解: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应用:农村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次重点)

理解: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理解”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环境规划与管理》 刘立忠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19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学习该教材前先阅读有关章节的考核知识点、能力层次要求及考核目标。

2、阅读教材时,要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牢固把握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

3、自学过程中,应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做到有归纳、有理解、有总结、有提高、有收获。还要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切勿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生搬硬套,急于求成。要注意所学内容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本课程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2、应熟知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深刻体会与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考生时应注意指导考生加强本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使之提高自学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准、指定教材为基础,避免超纲。

5、辅导时协助考生理解知识点的能力层次,不可将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直接挂钩。

6、辅导时应突出重点,善于启发引导,不可让考生死记硬背。

7、辅导时应要求考生刻苦学习,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勤于提问。

8、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助学不少于90学时。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1章

概述

11

2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11

3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1

4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9

5章

水污染控制规划

9

6章

大气环境规划

9

7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5

8章

生态规划

9

9章

传统与现代的环境管理模式

7

10章

区域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9

总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列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均为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试题内容不超纲。

2、试卷中试题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试卷中考题难易程度一般比例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55%、次重点25%、一般20%。

5、试卷题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是(      )。

A、遥感法    B、现场调查法     C、数学模型法     D、收集资料法

(二)填空题

     )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会议召开。

(三)判断题

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

(四)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2、环境管理

(五)简答题

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六)论述题

北方某市编制环境规划时,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