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07490社会学基础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21:50:36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学基础                                            课程代码:0749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学基础是社会工作专科专业的必选课程。社会学是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综合性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原理、社会群体与社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以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等。

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以达到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更好地融人社会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社会学的知识来分析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工作实务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及基本控制方法,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认清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能对社区进行分类,掌握在社区服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运用社会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社会调查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社会调查,为做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建立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社会工作概论》、《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等课程,共同为本专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明确社会学的基本含义及其研究对象,了解学习、研究社会学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学的含义及研究对象(次重点)

识记:社会学的含义

社会学研究对象

理解: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二)学习、研究社会学的意义(一般)

理解:普及社会学基本知识,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

            为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培养专业人才

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学科自身建设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学习,要掌握社会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明确社会化的内容、基本过程,把握人的社会化的途径,理解社会化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的社会化概述(次重点)

识记:社会化的定义

理解:社会化的必要性

      社会化的可能性

(二)社会化的内容(重点)

      理解:基本生活技能

            社会规范

            生活目标

            社会角色

(三)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次重点)

      理解:未成年人的社会化

            成年人的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特点

(四)人的社会化的途径(重点)

      应用:家庭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学校在社会化中的价值

            同伴群体与人的社会化

            工作单位与人的社会化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化的作用

(五)社会化与个体发展(重点)

      应用: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个性差异与表现

 

第三章   社会群体与社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社会群体的定义、特征、功能和类型,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定义、特征及其类型;掌握社区的概念、要素和类型,理解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群体(重点)

      识记: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

      理解:社会群体的地位与功能

            社会群体的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次重点)

      识记:初级社会群体的定义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社区(重点)

      识记:社区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理解:社区的分类

(四)社区服务与社区的发展(一般)

      识记:社区服务的定义

      应用: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加强社区管理的对策

            社区服务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分层的标准,理解我国的社会分层及其意义,明确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分层(次重点)

      识记: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的标准

理解:社会分层的根源

(二)我国的社会分层(重点)

      理解: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研究社会分层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

      应用:正确沟通和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

(三)社会流动(重点)

      识记:社会流动的定义、类型

      理解: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社会流动产生的条件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应用:合理的社会流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社会制度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功能,掌握社会变迁的定义、特征及其原因,理解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全球化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制度(一般)

      识记: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理解:社会制度的类型与功能

(二)社会变迁(重点)

识记:社会变迁的定义

      理解:社会变迁的类型

            社会变迁的原因

(三)社会现代化(次重点)

      识记: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

      应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第六章   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把握社会问题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正确看待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掌握社会控制的定义和特点,了解舆论控制的含义、特点及心理控制的形式,理解越轨行为和犯罪的社会控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问题(次重点)

      识记:社会问题的含义

      理解:社会问题的特征

社会问题的类型及产生的根源

(二)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一般)

      理解:人口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教育问题

(三)社会控制(重点)

      识记:社会控制的含义与特点

(四)舆论控制的含义、特点和形式(一般)

      识记:舆论控制的含义

            舆论控制的特点

      理解:心理控制的形式

(五)越轨行为和犯罪的社会控制(重点)

      识记:越轨行为和犯罪的含义

      理解:越轨行为和犯罪的原因

      应用:对犯罪的社会控制主要需要社会的综合治理

 

第七章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掌握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程序,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具体方法,为开展社会调查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学研究的程序(一般)

      理解: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

(二)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具体方法(重点)

      识记:社会调查的含义

      应用:文献法

            实验法

            统计法

            访谈法

            问卷法

(三)社会调查的分类(次重点)

      理解: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个案调查

 

第八章   社会互动与社会和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和形式,理解社会互动理论,明确影响社会互动的因素,把握社会和谐的内涵和特征,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互动(次重点)

      识记: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的形式

      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

            影响社会互动的因素

(二)社会和谐(重点)

      识记:社会和谐的含义

      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应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途径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是既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对实际社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社会学基础(第二版),孙巧玲 陈劲松,科学出版社,2009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实际社区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5、考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参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社会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6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108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1

绪论

10

2

人的社会化

15

3

社会群体与社区

15

4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5

5

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15

6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15

7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13

8

社会互动与社会和谐

10


总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55%,次重点占3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A.杨庆堃                 B.滕尼斯

C.孔德                   D.费孝通

(二)名词解释

      社会学

(三)简答题

简述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试述加强社区管理的对策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