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12478双眼视觉学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22:45:44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程名称:双眼视觉学(含实践)                              课程代码:12478  12479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与双眼视觉相关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异常双眼视觉的分类、诊断和矫正方法。主要内容涉及正常双眼视觉和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和处理。包括:双眼视觉基础、双眼视觉检查、异常双眼视觉的分析处理等。

双眼视觉学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是眼视光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对眼视光实践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双眼视觉学的基本理论和对异常双眼视觉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视功能综合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临床中常见的双眼视觉问题,为患者建立和维持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功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熟记双眼视觉的理论、各种分析原则和处理方法。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为人民的眼健康服务。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眼视光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眼屈光与验光学》、《眼镜光学》等课程为基础,又对《接触镜学》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正常双眼视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正常双眼视觉的生理及双眼视觉的发育,重点是双眼视觉的基本概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双眼视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视觉方向、三级视功能等,进而理解异常双眼视觉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正常双眼视概述(重点)

识记:双眼视觉的特点,双眼视野的大小及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理解:双眼视觉的临床分级。

(二)双眼叠加作用(次重点)

识记:双眼叠加作用的定义。

      双眼叠加的程度和双眼叠加的强度分类。

应用:双眼叠加作用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三)视觉方向(重点)

识记:视觉方向的相关概念。

视网膜对应点、Vieth-Müller圆的定义。

理解:双眼视差的分类及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应用:根据视觉方向相关理论说明复视和混淆视产生的原因。

(四)双眼融像(重点)

      识记:双眼融像、运动融像和感觉融像、Panum区和Panum空间的定义。

            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理解:产生融像的原理及影响双眼融像界限的因素。

      应用:抑制与拮抗与双眼融像的关系。

(五)立体视觉(重点)

识记:单眼立体视觉的产生机制。

双眼立体视觉的相关概念。

理解:影响双眼立体视觉的因素。

(六)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一般)

识记: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

双眼视觉产生的视觉神经生理

(七)双眼视觉的发育(次重点)

      识记:视觉功能的发育时期和特点。

      理解:弱视的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

 

第二章  眼球运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正常眼球运动机制。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眼球运动的种类及功能,了解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眼球运动异常病例进行初步分析诊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正常眼球运动机制(重点)

识记:扫视运动、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球运动的定义和生理机制。

理解:眼球运动与阅读的关系。

(二)眼球运动的检查(次重点)

识记:眼球扫视运动、眼球跟随运动的检查方法。

注视的检查、前庭眼反射的检查方法。

眼球运动测试结果分析。

应用:调节和聚散功能、感觉融像、平面融像及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

扫视运动的客观、主观检查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第三章  不等像及视觉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不等像的基本概念、检查方法和临床分析方法。重点是不等像产生的因素和对视觉的影响。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不等像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对不等像的检查方法。能够对不等像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处理方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不等像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不等像的定义、视网膜像大小的决定因素及放大效果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理解:不等像的决定因素:光学因素和神经因素。

棱镜和棱镜的适应。

应用:透镜、棱镜对不等像的影响。

      利用光学方法矫正不等像。

(二)不等像的检查方法(一般)

识记:双眼复像大小比较法、交替遮盖试验、Turville测验、Maddox杆与双灯法、新不等像测验、不等像检测器和空间等像计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理解:空间等像计的设计及应用。

(三)不等像的临床分析(次重点)

识记:不等像的病史和常见临床症状。

不等像与屈光状态及角膜曲率的关系。

理解:不等像的诊断方法。

 

第四章  双眼视觉异常的概念和检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双眼视觉中最重要的调节和聚散功能。重点是调节、聚散的基本知识和两种功能的相联性,双眼视觉的测量和评估。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概念、双眼视觉的基本检查方法,掌握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了解注视视差的检测和注视视差曲线的应用。能够对各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调节需求和聚散需求;调节的分类;聚散的分类; AC/A比率的计算。

隐斜的定义及常见的测量方法。

理解:调节与聚散的关系和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二)双眼视的基本测量方法(重点)

识记:调节功能的检测,包括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和相对调节。

      集合幅度的检测。

      感觉融像的检测,包括抑制和立体视觉。

分离性隐斜的检测,包括遮盖法Von Graefe法、Thorington法

正负融像性聚散的检测,包括平滑聚散、阶梯聚散和聚散灵活度检测。

眼运动的检测。

应用:调节数和聚散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三)双眼视的特殊测量方法(次重点)

识记:注视视差的定义、检测方法及注视视差曲线的基本知识。

相联性隐斜的检测方法。

理解:注视视差曲线的确定及应用分析。

 

第五章  双眼视觉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方法,重点是图形分析法和双眼视觉异常的评价准则。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图形分析法的图表绘制方法。掌握Sheard准则、1:1准则和Percival则内容以及相关的应用。熟悉标准值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能够根据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双眼视觉异常的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图形分析法(重点)

识记:图表的结构和图表的绘制方法。

双眼视异常的图形分析、调节滞后和近感知性聚散的图形表现。

理解:Sheard准则、1:1准则和Percival准则的图形表达

应用:图表的绘制,根据绘制的图表分析双眼视功能。

(二)标准值分组分析法(重点)

识记:Morgan分析法的内容和正常值。

视光学扩展项目分析法内容和分析步骤。

(三)综合分析法(重点)

      识记:双眼视异常的症状

      应用:综合分析法流程。

            AC/A比率在双眼视觉分析中的用途。

 

第六章  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各种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种类,重点是各种异常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分析处理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调节障碍、聚散障碍的分类,能够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判断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种类,并进行相应处理。掌握老视的双眼视觉异常的处理。熟悉垂直位双眼平衡的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非老视性调节障碍(重点)

识记:调节功能的检查内容、调节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和体征。

理解:调节障碍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应用:调节障碍的病例分析和处理。

(二)聚散系统障碍(重点)

      识记:聚散功能基本检查内容、聚散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和体征。

      理解:聚散障碍类型及处理原则。各种聚散障碍的图形表现。

      应用:聚散障碍的病例分析和处理。

(三)老视(重点)

      识记:老视者的调节幅度和验配老视附加镜的规则和测量方法。

            老视者的双眼单视清晰区的特点。

      理解:老视者的外隐斜的矫正方法和图形表现。

      应用:老视双眼视觉异常者的病例分析和处理。

(四)垂直位双眼平衡失调(次重点)

识记:垂直位双眼平衡的测量方法。

应用:垂直位双眼平衡失调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非斜视眼双眼视异常的处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处理方法,重点是如何根据异常种类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非斜视眼双眼视异常各处理方法的原理、选择原则及各种处理方法的适应症。掌握不同双眼视觉异常的首选处理方法。掌握视觉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屈光矫正(重点)

识记:屈光不正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理解:屈光矫正与双眼视觉之间的关系。

(二)正或负球性附加镜(重点)

     识记:正负球性附加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球镜附加矫正适应对象。

     应用:根据异常双眼视觉种类选择适当的球镜附加,改善双眼视功能。

(三)棱镜(重点)

     识记:使用棱镜对双眼视觉异常进行矫正的原理。

           水平缓解棱镜处方准则,垂直缓解棱镜处方的确定原则。

     理解:缓解棱镜和棱镜训练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应用:使用棱镜改善异常双眼视功能。

(四)视觉训练(重点)

识记:视觉训练的原理。

理解:调节功能训练的方法、适应症、步骤和注意事项。

聚散功能训练的方法、适应症、步骤和注意事项。

应用:根据双眼视觉异常选择适当的视觉训练方法。

 

第八章  复杂性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复杂性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病因、分类及处理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与电脑相关、与学习障碍相关、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问题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与电脑相关的双眼视问题(重点)

识记:电脑视觉综合征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知识。

理解:电脑视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应用:电脑视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视功能的治疗、眼部原发病的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用眼习惯的改变和改善电脑工作条件和环境。

(二)与学习障碍相关的双眼视问题(次重点)

识记:阅读困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理解:视觉效率障碍与阅读困难,内容包括眼球运动与阅读的关联性和调节、双眼视与阅读困难的关系。

应用:阅读相关视觉效率问题及阅读相关的评估和诊断方法。

            阅读困难的眼部影响因素;与阅读相关视觉问题的治疗。

(三)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功能异常(一般)

      识记:屈光手术的光学原理。

            屈光手术后常见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及产生原因。

      理解: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功能的检测内容和诊断方法。

      应用:屈光手术后双眼视功能异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九章  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显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说明非手术治疗方法对改善显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性。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斜视的基本知识,了解斜视对视功能的危害。掌握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注视异常的基本知识。熟悉产生复视、混淆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了解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斜视概述(重点)

      识记:斜视的概念及分类。

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和特征。

      理解:斜视对视觉功能的危害,引发双眼视觉异常和弱视的原因。

(二)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重点)

      识记:视觉抑制、视网膜异常对应、注视异常的定义。

斜视对三级视功能的影响和三级视功能异常的检查。

理解:视觉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注视异常的产生原因和检查方法。

(三)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训练方法(次重点)

      识记:消除抑制的训练的原理、训练方法。

  理解:融合训练方法及各种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

        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治疗原则、适应症和治疗方法。

应用: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训练。

(四)非共同性斜视双眼视觉异常的非手术处理方法(次重点)

      识记:复视和混淆视的发生原理和分类。

            代偿头位形成的原因、代偿头位的成分及与麻痹肌的关系和代偿头位的处理方

法。

      理解:复视的临床处理。

 

第十章  屈光性弱视矫治与双眼视觉重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双眼视觉重建对弱视治疗的重要性,重点是屈光性弱视的处理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弱视与年龄的关系,掌握屈光性弱视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屈光性弱视的处理和双眼视重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屈光性弱视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一般)

      识记:弱视的概念。

      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机制。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与敏感期和弱视的关系。

(二)屈光性弱视的特征和预后(重点)

识记:屈光性弱视的体征、症状和临床特征。

理解:屈光性弱视的年龄、屈光不正量或屈光参差量等与弱视预后的关系。

(三)屈光性弱视的处理和双眼视重建方法(重点)

      识记:屈光性弱视的矫正方案:矫正屈光不正;改变球镜、使用棱镜来改善视轴的对应情况;弱视治疗;视觉训练。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综合处理方案。

  理解:遮盖法治疗弱视和弱视训练。

屈光性弱视治疗中的双眼视重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视觉疲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视觉疲劳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产生视疲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重点是对眼部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分析和治疗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引起视疲劳的双眼视觉异常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了解引起视疲劳的其他原因及视疲劳的诊断流程。能根据诊断结果做出合理的治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双眼视觉异常引起的视疲劳(重点)

理解:非老视性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非斜视性聚散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老视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二)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疲劳(次重点)

      识记:眼部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全身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环境因素引起的视疲劳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应用:视疲劳的诊断方法。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矫正原则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各功能之间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运用正确的方法对视觉功能予以分析和处理,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综合运用眼科学、眼屈光与验光学、斜视弱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临床病例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使用综合方法处理双眼视觉异常,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双眼视觉学》(第3版)  王光霁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4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检查分析方法和处理原则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6学分,其中理论课4学分,实践课2学分。助学学时建议不少于108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理论课学时分配 72学时)

 

课程内

助学学

第一章

正常双眼视觉

6

第二章

眼球运动

4

第三章

不等像及视觉问题

3

第四章

双眼视觉异常的概念和检查

12

第五章

双眼视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8

第六章

常见双眼视异常的临床分析

12

第七章

非斜视眼双眼视异常的处理

10

第八章

复杂性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分析

4

第九章

斜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

6

第十章

屈光性弱视矫治与双眼视觉重建

4

第十一章

视觉疲劳

3

总计

72

实践课学时分配36学时)

课程内

助学学

实验一

Worth 4点和立体视觉检查

2

实验二

斜视及AC/A比率的检查

8

实验三

调节功能检查

8

实验四

聚散功能检查

8

实验五

视觉训练

4

实验六

综合实验

6

 

36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需携带没有任何存储功能的普通计算器。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可以辨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方法是    )。

A.遮盖-去遮盖试验  B.角膜映光法  C. Von Graefe   D. 交替遮盖试验

(二)多项选择题

散开过度的处理方法包括(   )。

A.远距离BI棱镜    B.视觉训练   C.远距离正球镜附加  D. 阿托品压抑疗法  

(三)填空题

被检眼隐斜检查结果为40cm距离8BI, 40cm 距离双眼前加入+1.00D后11BI, 其梯度性AC/A比率为           

(四)名词解释

运动融像

(五)简答题

复视产生的原因。

(六)论述题

集合不足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处理方法。

(七)病例分析题(略)

 

七、实践考核内容与实施要求

实验一  Worth 4 点和立体视觉检查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在掌握三级视功能分类及检查原理基础上,对不同被测者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并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掌握Worth 4 点的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2、掌握立体视觉的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二)考核内容

1、Worth 4 检查抑制、融像及结果记录。

2、立体视觉的检查及结果记录。

(三)实施要求:

1、操作环境:自然光线避免眩光光源干扰。

2、仪器:综合验光仪、立体视觉检查图册、偏振镜。

3、考核方法:考生对测试者进行检查。

 

实验二  斜视及AC/A比率检查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在掌握斜视的主、客观检查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对不同被测者进行斜视检查,并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掌握斜视检查主观方法。

2、掌握斜视检查客观方法。

(二)考核内容

1、使用遮盖法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2、使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3、使用马氏杆法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4、使用Von Graefe法检查斜视及结果记录。

5、计算性AC/A比率检查。

6、梯度性AC/A比率检查。

(三)实施要求:

1、操作环境:自然光线避免眩光光源干扰、近照明灯。

2、仪器:综合验光仪、笔灯、遮盖板。

3、考核方法:考生对测试者进行检查。

 

实验三  调节功能检查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在掌握调节功能基本检查原理基础上,对不同被测者进行调节功能检查,并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掌握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

2、掌握调节反应的检查方法。

3、掌握相对调节的检查方法。

4、掌握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

(二)考核内容

1、移近/移远法检查调节幅度及结果记录。

2、负镜片法检查调节幅度及结果记录。

3、FCC法检查调节反应及结果记录。

4、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查相对调节及结果记录。

5、使用翻转拍检查调节灵活度及结果记录。

(三)实施要求:

1、操作环境:自然光线避免眩光光源干扰、近照明灯。

2、仪器:综合验光仪、近视力表、±2.00D翻转拍。

3、考核方法:考生对测试者进行检查。

 

实验四  聚散功能检查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在掌握聚散功能基本检查原理基础上,对不同被测者进行聚散功能检查,并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掌握集合近点的检查方法。

2、掌握水平聚散力的检查方法。

3、掌握垂直聚散力的检查方法。

(二)考核内容

1、集合近点的检查方法和结果记录。

2、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查远距离、近距离水平聚散力及结果记录。

3、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查远距离、近距离垂直聚散力及结果记录。

(三)实施要求:

1、操作环境:自然光线避免眩光光源干扰、近照明灯。

2、仪器:综合验光仪、近距离调节视标、笔灯。

3、考核方法:考生对测试者进行检查。

 

实验五   视觉训练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在掌握视觉训练功能基本检查原理基础上,根据视功能异常类型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并能对训练结果进行分析。

1、掌握常用的调节功能训练目的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聚散功能训练目的和方法。

(二)考核内容

1、推进训练法的训练步骤。

2、翻转拍训练的训练步骤。

3、生理性复视线训练的训练步骤。

4、偏振片立体图训练的训练步骤。

(三)实施要求:

1、操作环境:自然光线避免眩光光源干扰、近照明灯。

2、仪器:近视力表、生理性复视线(Brock线)、翻转拍、阅读卡、偏振片眼镜。

3、考核方法:考生对测试者进行检查。

 

实验六   综合实验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要求全面掌握常见的双眼视觉功能的检查和视觉训练内容、方法,根据检查数据和训练结果对被测者进行功能的分析和处理。

1、掌握双眼视觉参数的检查方法。

2、根据测量内容绘制图表并做分析和处理。

(二)考核内容

1、双眼视觉参数的检查。

2、根据检查结果绘制图表并提出正确处理方法。

(三)实施要求:

1、操作环境:自然光线避免眩光光源干扰、近照明灯。

2、仪器:综合验光仪、斜视及AC/A比率的检查用设备、调节功能、聚散功能检查用设备、分析图表。

3、考核方法:考生对测试者进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并根据检查数据绘制图表。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