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13676供应链管理(实践)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23:19:35 人看过

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供应链管理(含实践)                              课程代码:13675  1367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场营销(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导论、供应链管理要素与运营机制、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供应链的协调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设置与运行管理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熟悉供应链管理要素与运营机制、供应链的协调管理、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的采购管理等知识;掌握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等方法,具有供应链设计与构建以及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以及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以《管理学原理(中级)》等课程为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21世纪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而对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随后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的趋势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掌握新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和类型。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的含义、特征与分类,具备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供应链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备辨析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一般):

      识记:20世纪相比,21纪竞争的新特点。

(二)新的竞争环境给企业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

理解:“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

(三)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般):

识记: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供应链的含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理解: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四)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概念(一般):

识记: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核心理念。

(五)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双向发展趋势(重点):

识记:供应链体系构成。

理解:供应链管理服务业态的作用。

应用: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要素与集成化运行机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模式竞争力的来源,能分析传统管理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异,具备运用这些知识综合分析企业供应链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备掌握供应链管理集成化运行机制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重点):

理解:影响供应链竞争力的管理属性。

应用:供应链管理带来的竞争力提升。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重点):

  识记: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管理的构成要素。

  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供应链管理的10个关键要素。

应用:供应链管理的8流程模型。

(三)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运行机制(次重点):

  识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理解: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应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第三章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应链构建的总体框架,掌握供应链体系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采取的相关策略,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与构建供应链的能力,具备运用知识解决企业供应链设计与构建实际问题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供应链构建的总体框架(重点):

识记: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包括的内容。

  理解:供应链总体结构的通用框架模型。

(二)供应链类型与匹配策略(次重点):

      识记:效率型供应链、响应型供应链。

      理解:供应链的类型。

应用:“推-拉”结合的供应链。

(三)供应链构建原则与要点(重点):

识记:供应链构建的基本原则。

      理解:供应链构建把握的要点。

(四)供应链结构中企业的角色(次重点):

      识记:供应链中企业角色的分类。

理解:不同角色在供应链运作中的影响

(五)供应链构建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次重点):

      识记: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理解:供应链构建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应用: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的步骤

 

第四章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供应链运作失调现象,具备运用相应知识进行供应链不协调问题处理的能力,具备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供应链运作中激励问题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供应链协调问题(一般):

识记:长鞭效应、曲棍球棒现象、双重边际效应。

  理解: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产生的原因、曲棍球棒现象产生的原因。

  应用:曲棍球棒现象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二)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重点):

      识记:缓解“长鞭效应”的方法。

      理解:缓解“曲棍球棒现象”的方法。

(三)供应链协调运作的激励机制(一般):

      识记:供应链激励问题、基于回购契约的激励模式

(四)供应契约(重点):

识记:供应契约的参数。

  理解:几种常见的供应契约。

  应用:供应契约的作用。

 

第五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战略的特征和意义,掌握绿色物流、智能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能力,具备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供应链中物流管理和运输管理问题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物流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般):

识记:物流管理的定义。

  理解:物流管理的产生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的特征和意义(次重点):

      识记:传统物流管理的特征。

理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战略(重点):

      识记: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

理解:一体化物流管理战略

应用:战略渠道设计。

(四)物流自营与外包的决策分析重点):

识记: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理解:物流运营模式、物流外包失败的根源。

  应用:物流外包的优势分析、物流运营模式的选择。

(五)绿色物流(重点):

      识记:绿色物流的概念。

理解:绿色物流的管理。

应用: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

(四)智能物流重点):

识记:智能物流的概念。

  理解:智能物流的主要特点。

  应用:智能物流的管理。

 

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库存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策略,熟悉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库存的影响,为后续学习现代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打下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次重点):

识记:库存基本概念。

  理解:基本库存控制方法。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重点):

识记: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

  理解:传统企业库存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应用: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与库存的关系、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体系。

(三)供应商管理库存重点):

记:VOI的基本思想、VMI的基本思想。

      理解:实施VMI策略的原则、实施VMI的意义。

      应用:实施VMI的几种形式、VMI与供应物流协同管理

(四)联合管理库存重点):

记:JMI的基本思想、VMI的基本思想。

      理解: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的优点。

      应用:JMI的实施策略

(五)供应链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重点):

      理解:供应链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主要问题

      应用:基于成本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基于时间优化的多级库存控制

 

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价值,掌握供应链环境下的准时采购策略,熟悉供应链环境下的全球采购与电子采购,为后续学习现代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管理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策略,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能力,具备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供应链中采购管理问题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采购管理概述(次重点):

识记:采购的含义、采购管理的含义。

  理解:采购过程的重要工作。

  应用:采购过程的招投标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模式(重点):

识记:传统采购模式的特点、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的特点。

  理解: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应用: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模型。

(三)供应商选择的程序与方法(重点):

识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准则。

      理解: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供应商寻源。

     应用:供应商选择的程序与方法。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一般):

识记:供应商管理原则。

      理解: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类型。

     应用:双赢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准时制采购策略一般):

识记:准时制采购的定义。

      理解:准时制采购的意义、特点、基本原则。

     应用:准时制采购的方法。

 

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熟悉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为后续学习现代供应链中的信息管理打下基础,且具备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供应链中生产管理问题的素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一般):

  理解:传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表现。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重点):

识记:供应链企业计划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理解:制订供应链生产计划需解决的问题。

应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的制订要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对象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并能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供应链管理》(第6版)  马士华 林勇等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6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命题、重点知识和著作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联系企业具体目标的问题进行分析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案例分析,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6学分,其中理论课4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实践课2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36学时。

理论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供应链管理导论

6

2

供应链管理要素与集成化运行机制

10

3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0

4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10

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0

6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10

7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8

8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8

总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强调在准时生产方式下,上下游工序之间的原材料在时间、数量等方面的合理匹配,也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提供恰当的原材料的库存管理方式为(       )。

A.零库存      B.准时制库存      C.联合库存管理    D.供应商管理库存

(二)判断题

1.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要向所有提出需求的客户提供及时且精确的产品。   

三)名词解释

1. 供应链管理

2.联合库存管理

(四)简答题

1.简述基于供应链的运输决策的要点有哪些。

2.简述影响准时化采购的因素

(五)综合题

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整个供应链上,产品分销环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分销与库存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例如:在某次供应链管理专题会议上,一位与会者提到,在他的欧洲日杂公司,从渔场码头得到原材料,经过加工、配送到产品的最终销售需要150天时间,而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仅仅需要45分钟。以美国食品业的麦片粥为例,产品从工厂到超级市场,途经一连串各有库房的批发商、分销商、集运人,居然要走上104天。另有统计资料表明,在供应链的增值过程中,只有10%的活动时间是产生增值的,其它90%的时间都是浪费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请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2.请阐述对供应链的理解,结合案例分析供应链的模式。

 

七、实践考核内容与实施要求

一)实训项目一:选择一家物流公司进行调研

具体内容,实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家中小物流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要求在调查与访问之前,学生需要根据课程所学知识经过讨论制定调查访问提纲,包括调研的主要问题和具体安排,具体问题可以参考下列问题:该物流企业管理的构成情况:重点访问物流经理,了解职位、工作职能、胜任该职能所需要的物流管理知识及技能以及所用的物流管理方法等情况;物流管理对象及范围的调查与分析;该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该企业中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物流管理问题,作简要分析。

(二)实训项目二:牛鞭效应

具体内容,实施要求:学生可进行角色扮演,包括原材料采购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要求学生理解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如提前期,库存水平,各种成本的概念;体验牛鞭效应现象的产生,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练习控制库存的方法。

(三)实训项目三:多级库存

具体内容,实施要求:分别扮演原材料采购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要求学生理解信息共享对多级库存管理的影响; 学习信息共享情况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与牛鞭效应实验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牛鞭效应现象的原因及抑制方法。

(四)实训项目四:供应链物流协同管理综合实训

具体内容,实施要求:模拟一个产品整个供应链的流转过程。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先进的、真实的供应链环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并熟悉物流企业实际的操作流程;模拟提前进入物流企业实验,进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