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14103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1 23:52:35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                                    课程代码:1410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环境中的人”为核心理念,按照人生命周期发展的时间轴,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对人类成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从而把握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类成长规律、问题,为理解案主行为、制定介入策略、满足案主需要构建理论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透视人类成长发展的过程。采用生命周期的叙述方法,分别探讨了每个特别的生命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行为的影响,在系统论的框架中阐述了个体选择和行为受到生物的、心理的、社会发展方面因素影响的状况。

学习本课程要求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生命阶段的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性三个层面发展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系统影响。其次,形塑“人在环境”中的专业核心思维,具有系统评估案主需求及问题的能力最后,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家庭观、职业观、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有效地履行专业角色和社会责任,具有反思自身以及批判、研究社会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以《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又对《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概述,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般概念,认识人类成长概念、特征、类型及其成长阶段,学习人类需要理论,了解需要类型和特征,以及需要评估的方法;认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认识社会工作者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类行为(重点)

识记:人类行为的含义与过程。

理解:人类行为的特征、阶段。

(二)人类需要(次重点)

      识记:人类需要的含义、类型。

      理解:人类需要的特征。

      应用:人类需要的评估。

(三)人类与环境(重点)

    1.社会环境的含义

识记:社会环境的含义。

理解:社会环境的系统性。

2.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理解:人与环境互动的表现。

(四)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一般)

      理解:对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意义。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意义。

对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心理理论视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精神分析理论、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通过对多个人类成长理论的学习,认识人类成长的阶段和特征,了解家庭环境、群体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制度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塑造,认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精神分析理论(一般)

识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关于防御机制的学说。

理解: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类基本心理动力的观点。

应用:比较弗洛伊德与阿德勒、荣格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二)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重点)

  识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杜瓦尔等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认知发展理论(重点)

      识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用:比较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的心理发展观的异同。

(四)道德发展理论(次重点)

      识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用: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五)学习理论(重点)

  识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正强化、负强化的观点。

  应用: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六)人本主义理论(一般)

      识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应用: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七)符号互动理论(次重点)

  识记:戈夫曼拟剧论的主要观点。

理解:米德关于主我(I)和客我(me)的观点。

  应用:运用符号互动理论来分析社会成员的行为。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社会理论视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化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的多维度、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理论中的主要理论观点、核心概念,并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互动理论(次重点)

      识记:社会网络资源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用:社会网络资源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二)社会化理论(重点)

识记:社会角色的内涵。

理解: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用:简述角色失调常见的具体表现。

      简述越轨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系统理论(重点)

      理解: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一般系统理论的思想。

      应用:生态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第四章   社会结构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从横向系统的角度出发把握家庭、群体、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制度等系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机构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个体成长中的家庭(重点)

识记:家庭的含义。

      家庭的类型。

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

家庭生命周期。

理解:家庭生命周期及其发展任务。

(二)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次重点)

  识记:群体的含义。

        群体的类型。

        组织的含义。

组织的类型。

  理解:群体与组织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

应用:简述群体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

(三)个人成长中的学校(一般)

      理解:学校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

应用:比较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异同。

(四)个人成长中的社区(次重点)

      识记:社区的含义。

            社区的类型。

社区资源运动的含义。

理解:社区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

 (五)个人成长中的工作单位(一般)

      识记:工作单位的含义。

理解:工作单位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

应用:举例说明社会环境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六)个人生活中的制度(一般)

识记: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理解:制度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

      社会福利制度的功能。

 

 

第五章  社会文化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理解文化环境的一般概念;认识文化的含义、特征、元素、结构和功能;认识社会价值观的含义、类型和功能;了解文化变迁、认识其含义、类型和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化导论(重点)

识记: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理解:文化的元素。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应用:举例说明人类行为是如何受到文化环境影响的?

(二)社会价值观(重点)

识记:社会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社会价值观的类型、功能。

(三)文化变迁(次重点)

识记:文化变迁的含义。

理解:文化变迁的功能。

应用:简述文化变迁的类型。

 

 

第六章  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了解胎儿的发育与出生,认识影响胎儿发育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胎儿出生对社会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怀孕与分娩(一般)

识记:胎儿的发育过程。

理解:胚胎期最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伤害。

应用:试述选择剖宫产的原因。

(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重点)

理解:遗传因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母亲的身体状况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母亲的情绪状况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三)胎儿与社会(一般)   

      理解:准父母角色的扮演。

            家庭秩序的调整。

应用:请列举我国保护母婴的社会政策。

      简述准父母角色扮演的意义。

(三)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应用:简述代孕可能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简述出生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影响。

            

         

第七章  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了解婴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理解婴儿与家庭和同伴的关系及家庭、同伴对婴儿的影响;认识婴儿依恋的形成及其变化阶段;了解婴儿期相关的社会工作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重点)

识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理解:婴儿脑的发育、无条件反射。

婴儿动作的训练与动作发展。

应用:简述婴儿早期动作发展对其思维发展的意义。

(二)婴儿心理发展(次重点)

理解:婴儿认知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发展。

应用:简述婴儿的思维发展经过哪些阶段?

      简述婴儿的语言发展经过哪些阶段?

(三)婴儿与社会(次重点)

识记:婴儿依恋的含义。

      婴儿依恋的类型。

      婴儿依恋的功能。

应用: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可以成为和母亲一样合格的婴儿照顾者?

一般认为婴儿与同伴的交往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应用:简述国外针对产后抑郁症案主介入的两种工作模式。

            简述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弃婴和收养问题时可以采取的服务策略。

 

 

第八章 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表现和各阶段的特点;掌握幼儿动作、语言发展的特点和培养方法;了解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成长中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与同伴,提升对幼儿与同伴、幼儿与家庭关系的认识;了解社会工作相关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幼儿的生理发展(重点)

识记:幼儿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幼儿健康的标准。

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特点。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应用:简述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幼儿心理发展(次重点)

识记:幼儿劳动的内容及其环境。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幼儿游戏的意义。

应用:简述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幼儿与社会(次重点)

识记: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基本类型。

理解:社区对于幼儿社会化的作用。

应用:简述幼儿攻击行为的成因。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应用:简述幼儿心理自闭的原因及干预矫正方法。

 

 

第九章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解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同伴、学校与社区,并把握儿童与家庭、同伴、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关系;识别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帮助儿童应付压力和解决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儿童的生理发展(次重点)

识记:儿童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应用:简述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二)儿童的心理发展(重点)

识记: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特征。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内容。

应用:简述儿童的道德发展包括哪些元素?

      简述帮助儿童提高自尊的方法。

(三)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次重点)

识记:霍夫曼父母管教方式理论。

罗森塔尔效应。

理解:学校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针对儿童的社区服务内容。

      特殊儿童的社区照顾内容。

应用:简述父母管教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如何帮助儿童去寻找玩伴和交朋友?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理解:学龄儿童的成就压力。

      儿童对父母离婚的适应。

应用:简述如何避免儿童虐待?

      列举儿童情绪问题的行为表现。

      儿童情绪问题的治疗方法。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了解青少年与同龄群体、家庭、学校、社区等的互动关系,掌握同龄群体、家庭、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行为发展的影响;了解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展(次重点)

识记: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应用:简述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烦恼。

(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重点)

识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青少年的同一性危机

应用:简述青少年会受到哪些消极情绪的困扰?

(三)青少年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次重点)

识记:青少年与同龄群体关系的特点。

理解:同龄群体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的影响。

应用:简述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塑造。

      简述学校在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功能。

      简述社区对青少年发展的功能。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理解:青少年网瘾的类型、危害、成因及干预策略。      

应用:简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消极影响。

      运用标签理论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工作干预。

            

 

第十 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青年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把握青年常见的心理发展问题;认识青年性别角色的完善、人际关系及青年自主性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青年生活方式的选择;了解与青年阶段相关的社会工作重要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青年的生理发展(次重点)

识记:青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青年常见的生理问题。

(二)青年的心理发展(重点)

识记:青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青年人压力引发心理问题的成因

(三)青年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次重点)

识记:性别角色的定义

      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分类。

理解:青年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性。

应用:简述家庭对青年性别角色的塑造。

      简述影响青年性别角色完善的影响因素。

      简述青年自主性的三种类型及影响因素。

      简述配偶选择的过滤理论及其应用。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应用: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干预策略。

     

  

第十 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中年人面对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作为“夹心”代要面对的在家庭和工作上的多方面的挑战。中年人也是受社会环境变迁影响较大的人群,表现为失业、贫穷、职业倦怠以及中年危机等,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年人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年人的生理发展(次重点)

识记:中年人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应用:更年期是什么意思?对个体有哪些影响?

(二)中年人的心理发展(重点)

识记:中年人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理解:中年危机以及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应用:中年人的人格理论有哪些?

(三)中年人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次重点)

识记:中年人在家庭中的“夹心层”角色

理解:中年女性的就业有哪些特点?

应用:中年人照顾父母的主要挑战在哪里?

中年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中年人与青少年子女交往中的角色和重点有哪些?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理解:中年人生疲倦感的影响因素。     

应用:失业对中年人的影响是什么?

      社会政策从哪些方面能够帮助贫困者脱贫?

 

 

 

第十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变化,掌握有关老年人社会心理理论;认识老年人面对的变化,包括工作与退休、丧偶与独居、同伴关系和终身学习;了解老年人生理方面的重要变化。了解与老人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议题,并思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次重点)

识记: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理解:关于老化的生理变化理论。

应用:抗衰老有哪些主要方法?

(二)老年人的心理发展(重点)

识记:老年人智力发展的变化

      老年人人格发展的变化。

理解:科特雷尔的角色理论。

赫威斯特的活动理论。

(三)老年人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次重点)

识记:老年人的退休适应阶段。

      终身学习的定义。

社会支持的定义。

理解:预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意义。

应用:简述失能对老年人的影响。

      简述社会支持网络的来源及功能。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般)   

应用:预防老人自杀的策略。

      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和照顾失能老人?

      社会支持对老人有什么作用?

      虐待老人有哪些种类和危险因素?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老年人权益的工作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在理解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基本理论方法基础上,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释析不同生命周期下个体及群体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具备系统评估案主需求及问题的分析能力,并能提出社会工作视角的解决方案。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版),彭华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命题、不同生命阶段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征加以整理,提炼关键词,归纳要点,从而加深对不同群体行为特征及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具体的行为问题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5、考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参考汪新建主编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4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导论

7

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心理理论视角

5

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社会理论视角

5

4

社会结构环境

5

5

社会文化环境

5

6

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

5

7

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6

8

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6

9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6

10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6

11

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5

12

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5

13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6

总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从家庭结构出发,家庭类型可以分为:核心家庭、_________、联合家庭、其他家庭等。

(二)单项选择题

行为主义理论的创造者是(    )。

A、 弗洛伊德  B、约翰·华生 C、巴甫洛夫  D、斯金纳

(三)名词解释

1、中年危机

2、社会支持

(四)简答题

1、请列举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

2、请简要描述人类行为的过程。

(五)论述题

请论述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

人到中年应该是攀登事业高峰的时刻但有些人赫然发现,迎接他们的竟是一个冰冷的世界下午三点钟四十五岁担任采购副理的黎先生来到人事主管的办公室。在这里他被告知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计划裁掉一批人他也在裁撤的名单内。

这真是晴天霹雳黎先生想到今后生活没有依靠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人生失去目标和方向又想到自己进入公司超过十年升到这个不高不低的职位正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会牺牲他心中感到愤恨与不平也感惶恐与不安。中年失业求职就业的机会相对地减少不容易找到新工作。蹲在家里一定会让老婆和左右邻居看不起更何况每月还有几千元的房屋贷款要缴自己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中年失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2)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黎先生解决中年失业问题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