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中级) 课程代码:1410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试者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预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试者能够牢固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管理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决策。
学习本课程要求自学应试者比较全面地理解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经验,全面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试者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业务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若干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程与《管理学原理(中级)》和《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在理论与技术上互相衔接配合,同时也是《绩效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薪酬管理》和《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等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与相近概念的区分;重点掌握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分析和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资源与人力资源(重点):
理解:资源的含义。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关系。
应用:资源的分类。
人力资源的含义(宏观和微观)。
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次重点):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
人力资源管理的架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体系。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者(重点):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直线管理者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层次和职责。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直线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般):
识记:人力资源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历史考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变。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中国的主要人才思想和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的人才思想内容、中国近代的人才思想。通过学习,可以从历史观的视角来比较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差异,以及西方前工业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人才思想(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的人才含义。
中国现代的人才思想。
应用:中国古代的人才思想。
中国近代的人才思想。
(二)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一般):
识记:前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假设、几个基本理论和管理模式。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人性假设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理论支撑和典型的管理模式;重点掌握中西方人性假设类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四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解中外人性的变与不变,以及如何影响中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西方的人性假设(重点):
理解:人性定义及其属性。
变迁社会中的不变人性。
应用:中国传统的人性观。
西方主流的人性假设。
(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次重点):
理解:组织承诺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应用:权变理论。
激励理论。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重点):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分类和原则。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四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内外部环境。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环境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重点掌握组织的定义、类型,正确理解环境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具体内容,以及环境评价的SWOT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一般):
识记:组织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组织结构理论发展趋势。
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
应用:组织与组织职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次重点):
理解:环境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SWOT分析。
应用:组织外部环境。
组织内部环境。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人力资源规划流程、编制,以及人力资源预测的方法和平衡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流程、编制步骤,重点掌握人力资源的预测方法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组织内部平衡。通过学习,能够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及编制(次重点):
理解:人力资源规划流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应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二)人力资源预测方法及平衡(重点):
理解: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
应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组织的人力资源供需关系。
第六章 工作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工作分析的重要性,以及职位说明书包括的内容;掌握工作分析的含义和作用、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和编写,以及工作分析所需要信息的收集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对于编写职位说明书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工作分析及职位说明书(次重点):
理解:工作分析的步骤。
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应用:工作分析的定义。
工作分析的作用。
(二)工作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重点):
理解: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方法。
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职务分析方法。
传统工业企业本位分析方法。
应用:通用工作信息收集方法。
第七章 招聘与配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三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招聘与职位空缺的关系、招聘流程和甄选技术;掌握招聘的含义、胜任力模型和人员甄选技术;充分认识人力资源招聘流程对于保证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招聘及胜任力模型(次重点):
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基于胜任力的甄选体系。
应用:招聘的定义。
胜任力冰山模型。
(二)人力资源招聘流程(重点):
理解:招聘管理体系。
招聘管理体系内容中除确定招聘渠道部分。
应用:确定招聘渠道。
(三)人员甄选技术(重点):
理解:甄选标准的效度和信度。
应用:人员甄选的概念。
人员甄选技术。
第八章 培训与开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四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人力资本对于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意义;掌握人力资本思想的发展过程、人力资本研究的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含义和意义、典型的人力资本理论和培训的分类等;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于培训与开发的支撑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力资本理论(次重点):
理解:人力资本思想的发展。
应用:研究人力资本理念的意义。
(二)员工培训与开发(重点):
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人力资本投资与培训开发的关系。
人力资本理论对职业培训的研究。
应用: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培训的分类。
第九章 绩效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五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含义、关系;掌握绩效管理的主要理论和主要工具;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对于组织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次重点):
识记:中国古代官员的绩效考核。
理解: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应用: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二)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工具(重点):
理解:绩效考核方法比较与选择。
应用:目标管理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
360度考核法。
第十章 薪酬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六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薪酬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因素,以及福利的基本内容;掌握薪酬的分类及薪酬管理的原则、薪酬管理的要素及影响因素、福利的概念和种类等;能够充分认识薪酬和福利对于组织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权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薪酬管理概述(重点):
理解: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
应用:薪酬及其功能。
薪酬的构成。
薪酬管理及其原则。
(二)薪酬管理要素(重点):
理解:薪酬体系设计的程序。
应用:薪酬管理基本要素研究。
薪酬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薪酬模式
(三)福利(重点):
理解:福利待遇的给付。
工资与个人福利的关系。
应用:福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福利的分类。
第十一章 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七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掌握劳动保障的含义和内容、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和类型以及支撑社会保险的各种理论;充分认识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保障(次重点):
理解: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关系。
应用:劳动保障概述。
(二)社会保障(重点):
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社会保障的内容。
应用:社会保障的含义和作用。
社会保障面临的危机和发展趋势。
(三)社会保险(次重点):
理解: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保险的类型。
应用:社会保险含义和作用。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第十二章 劳动关系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第八个模块。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劳动关系的建立、歧视和退休管理问题;掌握劳动关系的确定及劳动争议处理、歧视理论及表现和退休制度的具体内容等;充分认识劳动关系确定前、确定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管理内容的转变和调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关系(重点):
理解: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
应用: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争议管理。
(二)就业歧视(次重点):
理解:就业歧视相关理论。
应用:当前就业歧视的表现。
(三)退休管理(一般):
识记:我国退休制度的历史沿革。
理解:延迟退休制度改革。
应用:我国现行退休制度框架和规定。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知识或者理论,对自考学生不做具体要求,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能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强恩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72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8 |
2 |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历史考察 | 4 |
3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 6 |
4 |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 2 |
5 | 人力资源规划 | 5 |
6 | 工作分析 | 5 |
7 | 招聘与配置 | 8 |
8 | 培训与开发 | 4 |
9 | 绩效管理 | 8 |
10 | 薪酬管理 | 8 |
11 | 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 | 8 |
12 | 劳动关系管理 | 6 |
总计 | 72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5%、“理解”为35%、“应用”为6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总称为( ):
A、人力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人才资源 D、人口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内容具体主要包括( )。
A. 人力资源开发
B. 人力资源配置
C. 人力资源保护
D.人力资源投资
E. 人力资源使用
(三)名词解释
劳动力资源:
(四)判断改错题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适龄年龄”范围内的人口总和。
(五)简答题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六)论述题
试论述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两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