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课程代码:14177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理论部分为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知识构建;应用部分则在实际社会工作领域探讨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爱众亲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使其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伦理,具有解决社会工作伦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帮助学生探讨伦理决定在理论上的不同取向,深入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实际应用。本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伦理意识,使其了解和识别符合专业实践要求的价值伦理原则,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达到以下的要求:
1.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专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并对此更加敏锐。
2.学会识别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伦理原则。
3.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得出结论并把伦理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专业活动中去。
4.能够澄清道德上的志向与标准,并能评估在专业背景中做出的伦理决定。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它以《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课程为基础,又对《个案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社会工作实践的需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探讨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重要性、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面临的多方挑战、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与专业服务品质。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理解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面临的多方挑战;了解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重点学习社会工作价值两难困境;重点学习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在实践中面临的众多挑战,以及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导言(一般)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面临的多方挑战(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价值两难困境
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挑战
理解:社会工作发展环境的挑战
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
应用:学习了解社会工作在各个服务领域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与挑战,以期在服务中掌握一套科学的价值伦理原则。
(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与专业服务品质(次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重要性
理解: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范围
应用:思考在实践中面临两难困境时我们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抉择。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历史溯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追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历史。本章将介绍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社会工作价值基础。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渊源,理解社会工作产生的现代价值观,基本掌握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来源。通过学习以增进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识和了解,便于更好地研究和应用社会工作伦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以人为本、公平、平等(次重点)
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
公平公正理念
平等互助理念
应用:理解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平等互助理念以助于专业服务。
(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新发展(重点)
识记:个人主义、正义观
理解:权利观念、独立观念和理性观念
应用:简论个人主义、正义观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来源(次重点)
理解:新教伦理精神
人道主义哲学
社会福利理念
应用:理解新教伦理精神、人道主义哲学、社会福利理念,以及其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伦理思想(次重点)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
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差异
应用: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和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差异。
第三章 哲学、价值与社会工作实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哲学的内涵和发展谈起,探讨了哲学素养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介绍了学术界对社会工作基本价值、价值层次、类别和体系的研究成果,并重点解读了几个基本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原则、领域及范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社会工作价值及其含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哲学素养与社会工作实践(重点)
识记:哲学素养对社会工作的指导
理解:社会工作哲学的基础与内涵
社会工作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应用:理解社会工作哲学的基础与内涵、意义和价值,并且熟知哲学素养对社会工作的指导在服务过程中的意义。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重点)
识记:对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总体概括
社会工作价值分层理论
社会工作价值的分类
理解:巴特利、波音、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说明书》、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
应用:简述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社会工作价值的分层理论和类别。
(三)社会工作价值与应用(重点)
识记:对人的价值观
对社会的价值观
对工作的价值观
应用: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运用到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以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价值观的本土化为重点,分析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则,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中国文化对价值观本土化的影响,进而明确价值观本土化的核心。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本土化的要点,并且将价值观内化于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的关键和基本原则(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价值观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则
应用: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并且付诸实践。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文化基础(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
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异质性分析
理解: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西方价值观基础与中国价值观基础
应用: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简述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难题,以及解决方式。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核心观念(重点)
识记:《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指出的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毕仁总结的五点准则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应用:简述《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指出的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毕仁总结的五点准则、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第五章 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澄清价值、伦理和美德的内涵、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涵义和功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意义和价值。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提供正确的引导,为处理矛盾和冲突提供行动的依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价值观、伦理与道德(重点)
识记:价值观的内涵
伦理内涵
伦理与价值、道德的关系
应用:详细论述价值观与伦理的内涵,概述伦理与价值、道德的关系。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重点)
识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IFSW)和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学院联会(IASSW)的社会工作伦理原则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理解:香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应用: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简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以及理解专业伦理在服务实践中的影响。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抉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含义、类型和成因入手,分析社会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伦理困境及其工作原则和方法,介绍伦理抉择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要素,并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说明伦理抉择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了解伦理困境及抉择难题,为以后开展服务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伦理困境的内涵与成因(重点)
识记:伦理困境的内涵
伦理困境的类型
伦理困境的成因
应用:简述伦理困境的内涵、类型、成因,及其对实践服务的影响。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重点)
识记:伦理难题的含义
保密的特殊情况
理解:专业关系的限制、困境与问题
价值观问题
科层制与工作关系
应用:理解伦理难题,在服务中树立好价值观以及处理好价值中立等问题。
(三)社会工作伦理难题抉择的过程和模式(重点)
识记:伦理抉择的内涵与特征
伦理抉择的四种层次
伦理难题抉择的原则
伦理抉择的模式
伦理抉择的实物操作过程
应用:熟知伦理困境的基本原则,以及伦理抉择基本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并且注意伦
理抉择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第七章 家庭社会工作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对儿童、婚姻家庭和老人三方面社会工作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在阐述儿童、婚姻家庭和老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在不同的家庭问题中可能遇到的价值和伦理抉择问题,并应用有关的原则和模式应对和解决。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模式以期未来在服务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和解决家庭中的难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家庭社会工作伦理(重点)
识记:家庭社会工作含义
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二)儿童问题与儿童保护(重点)
识记:儿童虐待的含义与类型
儿童忽视的含义与特点
儿童暴力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儿童剥削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儿童保护含义、宗旨、服务特色、原则、担当者
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理解:儿童虐待的成因、危害和不良影响
儿童忽视的原因、后果
儿童暴力的原因、后果
儿童剥削的成因、成果
儿童保护理论
儿童保护中的伦理问题
应用:简述在为儿童进行服务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思考如何处理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伦理两难问题。
(三)婚姻家庭伦理(次重点)
识记:婚姻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现代婚姻家庭中易出现的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
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原则
理解:婚姻家庭伦理议题
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中准则与实际工作困境
应用:思考当代婚姻家庭伦理议题呈现的新变化。
(四)老人服务与伦理(重点)
识记:老人受虐类型
老年社会工作的领域
老年工作中可能遇见的伦理困境
老年工作需要遵守的专业伦理
理解:老年人与老龄化
老年人面临的社会问题
老人受虐的原因
应用:在进行老年社会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伦理困境以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第八章 医务社会工作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从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围绕“病人权利”来探讨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伦理困境,并为处理问题提出一般性的指导原则。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模式以期未来在服务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和解决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重点)
识记:医务社会工作的界定
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病人权利的讨论(重点)
识记:病人权利的概念
病人权利的内容
理解:病人权利提出的历史背景
病人在医疗中的基本义务
特殊病人的权利问题
应用:简述病人权利的基本内容。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及机构的伦理责任(重点)
识记:医务社会工作者应持有的价值理念
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守则
应用:在进行医务社会工作中,应该注意持有的价值理念以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四)医务社会工作的伦理判断与伦理两难(重点)
识记:医务社会工作中伦理判断与两难的问题
理解:处理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原则
应用:在进行医务社会工作中,在面临伦理判断与两难的问题时应遵循的伦理困境原则。
第九章 社会工作公共救助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从贫困问题入手,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实务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社会救助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面临伦理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贫困与公共救助概述(重点)
识记:贫困的概念
公共救助的概念
公共救助的对象类型
公共救助的主要内容
理解:对于贫困的归因与相关助人活动
(二)公共救助的基本价值观(次重点)
识记:公共救助的基本价值观
理解:中国传统贫困观念对寻求公共救助的不利影响
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公共救助制度的积极影响
应用:简述公共救助的基本价值观的内容。
(三)公共救助中社会工作的伦理议题(次重点)
识记:公共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伦理
理解:公共救助中社会工作的作用和角色
应用:简述社会工作伦理在公共救助中发挥的作用。
(四)公共救助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重点)
理解:社会救助申请有关的伦理议题
社会救助工作中其他伦理难题
应用:思考社会工作在公共救助中遭遇伦理困境时该如何做出抉择。
第十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从介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和特点及工作的模式入手,分析青少年社会工作过程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思路,探讨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专业价值伦理。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面临伦理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重点)
识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结构层次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重点)
识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的类型
应用:简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的类型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专业伦理(重点)
识记: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持有的价值观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伦理
应用: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持有的价值观,以及简述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伦理的内容。
第十一章 企业社会工作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介绍企业社会工作的缘起、发展、功能,并围绕其服务内容,探讨企业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对策。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面临伦理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企业社会工作概述(次重点)
识记:企业社会工作的含义
理解:西方企业社会工作的溯源
(二)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与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次重点)
识记: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
理解: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三)企业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守则(次重点)
识记:企业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应用:简述企业社会工作开展需要秉持的专业伦理。
第十二章 灾难社会工作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在介绍基本的灾难事件特征和人们的反应特点的基础上讨论在灾害降临的事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面对特殊人群该怎样处理,怎样把握专业界限,需要怎样的介入原则和伦理应对策略。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面临伦理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灾难事件的特征和人类的行为反应(次重点)
识记:灾难事件的特征
灾难中不同种类的反应
灾难中不同阶段的反应
灾难中社会工作者的助力
理解:灾难的含义
灾难中需要关注的人群
灾难中各种不同反应的原因
应用:灾难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对于人们的反应应该给予的关注
(二)灾难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次重点)
识记:灾难社会工作要遵守的伦理原则
理解:灾难救助的不同阶段和社会工作的介入
应用:简述灾难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以及应该遵守的伦理准则。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群众衣食住行获得保障的依靠。社区如同一个小社会,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随时都需要协调居民的不同意见,有策略地开展社区服务,调解矛盾,解决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把握社区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更好地发挥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为社会大众谋福利等是社区社会工作伦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面临伦理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重点)
识记: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角色
(二)社区社会工作价值观(重点)
识记:社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类型
应用:简述社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类型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重点)
识记: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关注内容
应用:简述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的内容。
第十四章 社会工作研究伦理及伦理的教育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讨论社会工作研究中除了工作者与机构的伦理冲突外还有哪些伦理困境,社会工作研究对被研究者有哪些负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减少这种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了解其他领域的伦理困境,以及学术界对社会工作的一些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工作研究伦理议题及重要性(一般)
理解:社会工作研究及其功能
社会工作研究中伦理议题
应用:简述做好社会工作研究要处理好的伦理问题。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负面影响及对参与者的伤害(一般)
理解:社会工作研究潜在的负面影响
如何减少研究对参与者的伤害
应用:评价社会工作研究的负面影响及对参与者的伤害
(三)专业伦理教育与社会工作伦理教育(一般)
理解:专业伦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社会工作伦理教育
应用:评价专业伦理教育对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影响。
(四)社会工作伦理的教学(一般)
理解:在教学原则方面
教学形式上两种形式的利弊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应用:评价社会工作伦理教学的方式。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伦理意识,形成良好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做到以案主为中心。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陈钟琳、黄晓燕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3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命题、重要学术观点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思考社会工作实际案例时,要从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准则出发。要通过完成练习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锻炼自己分析论证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4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社会工作实践的需要 | 3 |
2 | 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历史溯源 | 3 |
3 | 哲学、价值与社会工作实践 | 5 |
4 |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 7 |
5 | 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议题 | 5 |
6 |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抉择 | 10 |
7 | 家庭社会工作伦理 | 6 |
8 | 医务社会工作伦理 | 5 |
9 | 社会工作公共救助伦理 | 4 |
10 |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 | 7 |
11 | 企业社会工作伦理 | 3 |
12 | 灾难社会工作伦理 | 3 |
13 | 社区社会工作伦理 | 8 |
14 | 社会工作研究伦理及伦理的教育议题 | 3 |
总计 | 72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我国学者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归纳为三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价值观
2.伦理困境
(三)简答题
伦理抉择的基本过程包含的因素
(四)论述题
试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
很多家庭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国家发放抚恤金,你负责为失去孩子的家长送抚恤金。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家长向你抱怨,觉得政府发放得不公平,因为政府给予失去孩子的家庭的钱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家庭付出的培养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认为国家统一标准的补偿存在着不合理。很多家庭对此表示不满。
1.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你的难题是什么?
2.在处理这件事情时,你觉得需要做的伦理抉择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你觉得在此案例中,谁的利益应该被优先考虑?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