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14249书籍设计(本)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2 00:13:09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书籍设计(本)                                          课程代码:14249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体,是将用眼观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互动学习等内容相互结合的复合性,实用性的设计课程书籍设计是书籍的成型设计,起着美化保护书籍的作用,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本课程教会学生以书籍原著的内容体裁来进行设计,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包装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并在对书籍设计有了总体把握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书籍设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书籍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理解书籍设计规则与技术要求;学会分析各种书籍设计的风格与表现手法;了解书籍设计的流行趋势与市场需求;通过书籍内容及文化现象的释义,熟练运用设计手段与方法;了解书籍设计印刷的过程;能够独立完成一本书籍的完整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掌握字体设计、图文组合、页面连接与统一规划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书籍设计或者更为广泛的印刷品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书籍设计的实践提高、锻炼同学们的设计素养,提升个人审美意识。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书籍设计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首先通过对书籍设计概念和功能的整理与阐述,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来认识书籍设计界的审美标准变化及审美内涵;其次对近现代中西方书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详细的概述和对比,从不同角度对中西方书籍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中外书籍作品中的精髓。重点是了解书籍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对书籍设计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认识。能够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引发设计者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与创新性的思考,提高大众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修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次重点)

 1.书籍设计的概念

识记:书籍设计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概念,包含装帧设计、编排设计、编辑设计,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设计思维方式。

理解: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如下

      1)形式与内容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                                                                                                                                                                                                                                                                                                                                                                                                                                                                                                                                                                                                                                                                                                                                                                                                                                                            

       2)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刷水平的高标准

       3)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

4)注重历史的积累,体现文化传承

 2.书籍设计的功能与广泛应用(重点)

识记:书籍设计是实用、审美与商业三种功能集合成统一的有机体。

理解:1)书籍设计的实用功能:艺术审美性从属于书籍的功能性。

2)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产生与读者的精神共鸣和形式美感。

3)书籍设计的商业功能:呈现出规范化、系统化、统一化的特点。

 3.书籍作为形态学的基础认知(次重点)

理解:1)书籍形态的概念:书籍形态的形,为造型;而态,即使神态。

2)书籍形态的分类:按照性质分类:如艺术、哲学、宗教

               按照材质分类:如结绳记事类、牛羊兽皮类

               按照装帧形态分类:如卷轴装、旋风装、蝴蝶装

 

(二)书籍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中国书籍设计的历史演进(重点)

        识记:我国书籍设计的起源

理解:1)甲骨形式: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

2)青铜形式:商周时期

3)简策形式:西周时期

4)版牍形式:西汉时期

5)帛书形式:楚汉时期

6)纸与印刷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了各种造纸经验,于公元105年改良了造纸术。

2. 国外书籍设计的历史演进(重点)

识记:国外书籍设计的起源

理解:1)纸莎草纸卷轴:距今5000年

2)泥板书:古巴尼伦人和亚述人所发展

3)蜡板书:公元前2000年前

4)贝叶书:将文字刻在贝多罗树叶上

5)羊皮纸:公元前2世纪

6)欧洲印刷术:公元1445年,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圣经》

3. 近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重点)

识记:近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理解:1)近现代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

         民国初年从线装变成了胶装。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以鲁迅先生为代表,涌现了一批优秀书籍设计艺术家,如《彷徨》、《欧洲大战文学》等都是装帧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出现了手工木刻印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书籍设计真正走进统一整体设计时代。

         2004年起,确立了中国书籍设计在世界书籍设计艺术领域的地位。

3)近现代西方书籍设计的发展: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被西方人称为“现代书籍艺术之父”。

   20世纪初表现主义兴起。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产生了构成主义。

  20世纪50年代,瑞士平面风格诞生。

  20世纪中叶以后,注重以人为本的书籍设计。

 

                                第二章   书籍设计及实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书籍设计的内容具体分为内在形态的编辑、编排设计和外在形态的装帧设计等;详细阐述了页、环衬页、正文等内在构成元素和护封、函套、封面等外在构成元素的概念和设计。在多样化的新时代,无论是内文的编排、版式的构思、风格的定位、材质的运用,还是印刷的选择等,都是构成书籍态的必要元素。书籍设计的整体理念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出形神兼备、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风格基调应充斥着节奏与韵律之美。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书籍设计的基础流程和设计原则;能够正确把握构成书籍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组成部分的特点;掌握书籍设计的各重点部分的设计要点与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训练项目一——书籍设计基础(重点)

1. 课程概况

  识记:设计基础

理解:课程内容:书籍设计整体设计流程可归属于信息重组和再造的视觉化系统工程。

           训练目的:传达信息;让读者从整体性、可视性、归属性等方面去体验。

           重点和难点:按照书籍内容赋予其合适的外观形态

           作业要求:六点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应用:课后实践完成一本书的设计,要求包含对封面设计、文字编排设计、插图设计和技术运用等各个方面的考虑,应注意其规格、版面、文字、图片、配色、材料等都是整体设计的重要因素,也是书籍形态从平面到三维立体的重要支撑部分。

2. 设计案例(重点)

识记:案例分析

理解:1)具有代表性的大师设计作品:《全宇宙志》杉浦康平设计

                                   《曹雪芹风筝艺术》赵健工作室设计

2)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创意作品:《得意忘形》书籍设计

3. 知识点(重点)

识记:书籍设计概念

理解:1)书籍整体编辑设计:“表意”或“独行”——书籍整体设计定位

                           “空间”耦合“动线”—书籍整体编辑设计的概念

                            (规格变化、切割变化、空间变化、材料变化)

                           “形神”何以“兼备”—书籍设计的形态与内容

2)书籍正文编排设计:书籍开本及版心设计基础(书籍开本的概念、书籍开本的类型、书籍开本选择的依据、版心设计)

                                           书籍版式中文字与图形的编排(文字编排、图形的编排、文字与图片的整体编排、)

3)有形与无形——网格的运用:网格设计的重要性(网格系统设计具有版        面需求性、网格系统设计具有组织信息的功能性、网格系统设计具有阅读的关联性)

                                                   网格类型(对称式网格、非对称式网格、复合网格、基线网格、)

4. 设计程序(一般)

   识记:书籍设计中的视觉要素与造型要素

       理解:1)书籍形态与内容的编辑设计定位:书籍的立体形态思维,内外兼顾

2)书籍编排及网格系统的设计草图:确定页面版心的尺寸比例、确定内容区域分栏、确定网格、

3)书籍编辑及编排设计方案的深化:把握内容传达的表情、呈现信息流动的  轨迹、形式美与阅读功能的融合。

4)书籍编辑及编排设计方案的完成:最终目的是要在书籍内容中找到一种平 衡关系,既适应现代化观念,又呈现出美感和功能二者之间的完美和谐。

5. 相关网站和信息链接(一般)

    理解:1)相关图书资料:《书籍设计》、《平面设计原理》等

2)相关网站:花瓣网、设计之家、站酷等

3)相关设计师:原研哉、杉浦康平、吕敬人等

4)相关机构和博物馆:公众号系列、新浪微博系列等

 

(二)训练项目二——书籍装帧设计(重点)

1.装帧设计的概念

         识记:装帧设计的含义

         理解: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信息传递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包含书籍的封面、内容、文字、插图、版面、纸张、装订方式、印刷工艺以及材料选择等,是对书籍形态的整体设计。

2. 书籍外部组成部分的作用及设计

理解:1)书籍外部组成部分:封面、书脊、勒口、函套、护封、腰封

      2)书籍的皮肤——函套、护封、封面的设计:封面设计(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构图设计)

3. 书籍内部组成部分的作用及设计

理解:1)书籍内部组成部分作用:环衬、扉页、版权页、序言、目录、章节页

2)书籍的节奏——环衬页、扉页、书眉、页码和书口的设计:

      扉页设计(整体性、艺术性、新颖性)

4. 书籍的材料

识记:纸的含义和特性

理解:1)纸张的语言之境:普通印刷纸(铜版纸、双胶纸、轻质纸、新闻纸、哑粉纸)

                          艺术纸(特种纸、花式纸)

      2)其他材料的力与美:自然材料、后加工合成材料

5. 书籍的外部形态构建——装订工艺

识记:装订工艺技术

理解:1)平装书籍的装订方式:骑马订装订、胶装装订、锁线装订、环订装订、活页装订

2)精装书籍的装订方式:圆脊、平脊

6. 书籍设计的程序要素及基本原则

识记:书籍设计的最终目的和遵循的具体规则和方法

理解:书籍设计的艺术程序要素

1)深入把握书籍内涵:沟通交流、设计定位

2)拟定设计方案:草图阶段、设计确立、绘制草图

3)具体实施方案:素材准备、形态确立

4)印刷出版阶段

书籍设计的艺术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定位性原则

3)独特性原则

4)人性化原则

 

(三)训练项目三——概念书籍设计(一般)

  1. 改变纸张形态的概念书籍

      识记:书籍最本质的形态就是纸张的折叠、裁切和装订。

理解:概念书籍设计在展现内在元素形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平面元素进行变形、切割、组合,并结合或使用特殊材料,使书籍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一种三维空间的实体,给读者带来不同以往的视觉审美效果。

2.改变阅读方式的概念书籍

识记:书籍是静止和动态相结合的载体,书籍的韵律美通常体现在其动态美上。

理解:书籍本身作为知识传播、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最重要的是其对信息内容的准确表达。因此,书籍是在外在形态的风格定位以及内在的视觉表现符号的共同作用下,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和实用功能的追求,并在这个过程中与读者进行感情交流和精神互动,从而产生共鸣。

3.改变材料运用的概念书籍

识记:概念书籍对现代书籍设计在新设计材料的运用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解:书籍设计并不仅局限于平面,其设计思维可以延伸至空间,使作品呈现出三维的立体状态,使其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供人们观赏、触摸、品鉴,提升其收藏价值。

 

第三章   优秀书籍设计作品赏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优秀书籍以及书籍设计界权威人士作品的赏析,进一步引导书籍设计爱好者在多样性的浪潮中准确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融会贯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精髓,用自身独特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设计作品,从而创作出形神兼备、别具一格的艺术品。通过学习本章,学习者能够深入了解优秀书籍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作品规律,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寻求创新,突破传统固有化的束缚,提高设计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优秀书籍设计作品赏析要点(次重点)

1. 形神兼备——形态与灵魂的融合

识记:形神兼备的详细解说

理解:书籍设计的两种属性“形态”和“灵魂”

      书籍设计展现出书籍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美感

      书籍设计讲究的是人性化理念,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

应用:袁小山教授的设计作品《新建文档》,整本书的设计呈现出了其全部的品质,散发着书籍的神秘魅力,给人带来书籍阅读的愉悦感和浮想空间。

2. 空间构建——二维与多维的融合

识记:空间构建的详细解说

理解:书籍是一个丰富的立体空间

      书籍像一个精美的“建筑物”,是由一砖一瓦凝聚、搭建起来的。

      书籍不仅仅的是一本读物,还是一个能与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的一个理想空间。  

应用:1)《2,3》是美国的80后设计师陶巴·奥尔巴奇的书籍设计作品,是一本“立体书”——翻开书页时,在书上自行跳出三维空间造型。

      2)匈牙利设计师金斯科·纳吉的书籍设计作品《哈利·波特》,其视觉呈现貌似是一本平凡的书,然而当读者翻阅图书时,突然从纸面上跃然而起的立体造型,会给读者从视觉到触觉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使读者发自内心的兴奋。

 

(二)国内优秀书籍设计大师作品赏析(重点)

1. 孤傲严谨,神韵飞扬——袁小山书籍作品赏析

理解:《武汉城市设计双年展》

2. 气象高古,匠心贯今——吕敬人书籍作品赏析(重点)

理解:《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

3. 见素抱朴,衔华佩实——朱赢椿书籍作品赏析(重点)

理解:《蚁呓》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运用现代意识对其理论价值和缺陷不足予以分析和评价,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书籍是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书籍设计需要通过对书籍的封面、版式、结构进行整体设计,达到激发读者的兴趣,提高书籍的阅读性。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书籍设计》 王志新 黄晋琪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12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书籍设计概述、书籍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书籍设计及实训和国内优秀书籍设计大师作品欣赏等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深入了解优秀书籍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作品规律,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寻求创新,突破传统固有化的束缚,提高设计能力。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4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

6

2

书籍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8

3

项目训练——书籍设计基础

14

4

项目训练二—书籍装帧设计

14

5

项目训练三—概念书籍设计

14

6

优秀书籍设计作品赏析要点

7

7

国内优秀书籍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9

总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2、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

3、本课程采用作品考核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工具自备;

4、考试图幅要求:主题书籍设计;

5、考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书面方式提交;作业必须工整、美观、大方;书籍设计要从整体上把握书籍的精神内涵,并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书籍思想内容的视觉形象、符号和色彩等。

 

六、 题型示例(样题)

1、考试命题:主题书籍设计,包括封面、封底、勒口、护封、环衬、扉页、函套以及内页等基本元素;②书籍文本内容可通过网上等途径自选,内页所编排的文字内容和字数不做要求,但一定要与主题相关,禁止乱打字符;③书籍书名的字体形态要专有设计;④内页要充分体现文字的语言意义,选用合适的材料,利用图形符号,恰当使用点、线、面的形式语言,文字与图形的疏密关系来整体的为文字做书籍设计。

2、考试形式: ①文本内容与书籍设计内外形式的统一

②整体页数不少于60页。

成书材质不做限制,根据内容选择材料。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