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首页 > 自考资讯 > 天津

天津市自考14603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考试大纲

小编 2025-02-12 00:40:13 人看过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含实践)                  课程代码:14603  1460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实践特色鲜明的理论课程。本课程以游戏的特征和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为出发点,全面介绍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从开展高质量幼儿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探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系统回答如何创设游戏环境、选用玩具和游戏材料、观察与指导游戏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认同游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掌握幼儿游戏的专业知识,具备将游戏理论运用于实践、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进一步探索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宜的游戏实践、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认同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具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探索高质量幼儿游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游戏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游戏理论成果运用到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和指导实践中,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以《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基础,又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游戏及其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游戏的定义、特征和儿童游戏的特质。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不同学科视野中游戏的定义,掌握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准确理解游戏的本质性特征,树立“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权利”等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游戏的定义(次重点)

理解: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二)游戏的特征(重点)

      识记:游戏的描述性特征,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应用:根据游戏的特征判断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

(三)儿童游戏的特质(重点)

理解: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游戏与儿童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游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和身体发展的关系。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游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和身体发展的关系,明确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游戏能够反映、巩固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观念,认同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重点)

  理解: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问题解决。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

(二)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重点)

  理解:游戏与自我意识发展,游戏与“去自我中心”,游戏与同伴关系,游戏与亲社会行为。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三)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重点)

  理解:游戏与儿童情绪体验,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关系。

(四)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重点)

  理解:游戏与基本动作的发展,游戏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种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各种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准确理解人们对于游戏的基本问题的认识成果,能够运用游戏理论的观点分析、解释儿童的游戏行为和社会游戏现象,能从游戏理论的角度审视游戏对于人类群体和个体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经典的游戏理论(次重点)

识记: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娱乐论(松弛说),复演说(种族复演说),生活预备说。

  理解:经典游戏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

  理解: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埃里克森的掌握论,佩勒的角色扮演,门宁格的宣泄说及相关研究。

  应用: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进行评析。

(三)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

  理解:游戏的实质,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应用:对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进行评析。

(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

  理解: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列昂节夫的游戏学说,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

  应用: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进行评析。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一般)

(六)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一般)

(七)游戏的生态学理论(一般)

                                   

第四章   儿童游戏的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幼儿园游戏的分类、自主性游戏及其含义。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和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掌握自主性游戏的含义与特征,能够分析发现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阐述两类游戏的区别与联系,运用游戏分类的方法分析幼儿游戏实践,能够准确判断儿童的自主性游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次重点)

      识记: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理解:从纵向角度和横向角度对儿童游戏进行分类。

(二)幼儿园游戏分类(次重点)

  理解: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的区别与联系,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

(三)自主性游戏(重点)

  识记:自主性游戏。

  理解:自主性游戏的特征,自主性游戏中的几对关系。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判断幼儿的游戏是否属于自主性游戏。

 

第五章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儿童游戏的外在客观条件、游戏者自身条件和家庭因素,能够分析、解释各种因素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次重点)

  理解:游戏机会、游戏时间、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等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次重点)

  理解:同伴、儿童自身的年龄和性别、健康状况、认知风格等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三)家庭的影响(一般)

  理解:父母、电视等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第六章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地位的历史演进,明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法规地位,理解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能够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积极探索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游戏在幼儿园中地位的历史演进(一般)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法规地位(次重点)

  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首次提出、重申与再次重申。

(三)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重点)

  理解: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幼儿园课程中几种诠释游戏存在的模式。

  应用:结合实例简述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几种形式。

(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重点)

  识记:课程游戏化,活动区游戏。

  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

  应用:结合实际简述幼儿园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第七章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幼儿园教师常用的一些游戏指导策略。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掌握介入游戏的方法和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方法,能够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对游戏进行隐性指导、介入游戏、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能在游戏中帮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重点)

  理解: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二)参与介入游戏(重点)

  识记: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介入法。

  理解:教师介入游戏的不同方式,语言指导的重要性,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如何参与介入游戏、如何以语言为媒介介入指导游戏。

(三)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重点)

  理解: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建构经验的价值,讨论、建构的内容和要求,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方法。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讨论游戏。

 

第八章  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游戏环境的概念、游戏空间规划的模式、室内和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和评价。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创设良好游戏环境的意义,掌握游戏空间规划的模式,明确室内和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要求,能够根据良好游戏环境的要求创设室内和户外游戏环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游戏环境的概念(次重点)

  识记:游戏环境。

  理解:良好的游戏环境的特性,创设良好游戏环境的意义,游戏环境的要求。

  应用:根据良好游戏环境的要求分析评价游戏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二)游戏空间规划的模式(次重点)

  识记:游戏空间。

  理解:游戏空间的考察。

  应用:结合实例对游戏空间的变化性和复杂度进行考察。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重点)

  理解: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如何创设室内和户外游戏环境。

(四)游戏环境的评价(一般)

 

第九章  玩具和游戏材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配套标准、选择、管理和使用。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玩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认识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理解玩具的配置与安全标准,掌握选择提供玩具、管理和使用玩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能够根据玩具的配置与安全标准、选择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原则选择玩具、管理和使用玩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宜的支持与引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玩具概述(一般)

  理解:玩具的产生和发展,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玩具的种类,玩具的配置与安全标准。

(二)玩具及游戏材料的提供(重点)

  理解:玩具及游戏材料的要求,选择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的原则,选择玩具的注意事项,玩具的管理和使用。

  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应如何为幼儿选择提供玩具及游戏材料。

 

第十章   游戏观察指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指导。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领会观察的意义,了解观察游戏评价量表的内容与使用方法,掌握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能够选用恰当的方法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够对游戏观察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观察的意义(重点)

  理解: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意义。

(二)观察游戏评价量表(一般)

(三)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重点)

  识记:扫描法,定点法,追踪法。

  理解:观察计划制定的依据,游戏观察的方法,观察游戏的流程,各年龄班游戏观察 的重点。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观察幼儿游戏。

(四)游戏观察结果分析(重点)

  理解:游戏观察结果的分析。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分析游戏观察结果。

(五)目标儿童观察记录(一般)

 

第十一章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各类游戏的指导。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掌握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含义和指导方法,能够根据各类游戏的特点对游戏活动进行适宜的指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次重点)

  理解: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二)角色游戏的指导(重点)

  识记:角色游戏。

  理解: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一般动手制作活动的区别,角色游戏的结构,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三)结构游戏的指导(重点)

  识记:结构游戏。

  理解: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结构游戏的结构技能,不同年龄班结构游戏的特点。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结构游戏。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重点)

  识记:表演游戏。

  理解:表演游戏的类型,“小舞台”表演游戏的现状、特点和环境创设,表演游戏的指导方式。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

(五)规则游戏的指导(重点)

  识记:规则游戏。

  理解:规则游戏的结构,规则游戏的特点,民间游戏的教育作用。

  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指导幼儿开展规则游戏。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运用幼儿游戏理论具体知识点解释、分析幼儿游戏行为、幼儿游戏观察和指导实践,对相关问题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能综合运用幼儿游戏理论多个知识点的内容,对幼儿游戏行为、幼儿游戏观察和指导实践进行全面的解释、分析和评价。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学前儿童游戏》 邱学青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24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上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观点命题加以整理和提炼,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要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游戏指导策略分析幼儿游戏实践中教师指导方法的适宜性问题。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5.考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扫描教材中每章第一页上的二维码观看本章精讲视频,也可参考程学琴主编《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编《游戏·学习·发展——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4学分(含实践1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游戏及其特征

4

2

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6

3

游戏的理论流派

6

4

儿童游戏的分类

4

5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4

6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8

7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8

8

游戏环境的创设

8

9

玩具和游戏材料

4

10

游戏观察指导

8

11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

12

总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 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和规则意识,有一到两个游戏的领导者,这种游戏属于(    )。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二)名词解释题

1.角色游戏

2.结构游戏

(三)简答题

幼儿园游戏具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

结合实例谈谈教师应如何支持幼儿开展表演游戏。

(五)案例分析题

游戏时间到了,李小刚端起自己的小椅子到了“娃娃家”。这是他上幼儿园以来,第一次主动地去选择游戏。李小刚在“娃娃家”里摆弄餐具,又来了一男一女两位小朋友,和他一起摆弄餐具、开始烧饭,小女孩把烧好的饭给李小刚,他假装吃了两口,就放在桌上,去“超市”买东西,他在超市停留了约5分钟的时间,不时摆弄“超市”里的商品,最后什么也没买就走了,跑到“图书角”拿了一本书看了很长时间,直到游戏结束。

请根据上面的游戏观察记录分析:(1)教师使用的游戏观察方法有何特点?(2)幼儿的游戏行为在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上涉及哪些游戏类型?

 

七、实践考核内容与实施要求

(一)实训项目一  游戏环境的创设

具体内容:对真实的室内游戏环境和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创设室内游戏环境和户外游戏环境的能力。

实施要求:1.根据所提供的室内和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材料(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分析游戏环境创设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利用身边资源实际动手创设室内和户外游戏环境,利用拍照、拍摄视频等方式加以呈现,并对环境创设的思路进行解释说明。

(二)实训项目二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具体内容:对真实的游戏指导实践进行分析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游戏指导策略(以语言为媒介介入指导游戏,引导幼儿讨论建构经验等)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能力。

实施要求:1.根据所提供的游戏指导实践材料(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分析游戏指导策略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亲自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利用拍照、拍摄视频等方式加以呈现,并对所使用的游戏指导策略进行解释说明。

(三)实训项目三  游戏观察指导

具体内容: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对游戏观察结果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实施要求:1.根据所提供的幼儿游戏观察记录材料,解读和分析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实际观察记录一名或几名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对游戏观察记录进行解读和分析。

(四)实训项目四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

具体内容:对真实的各类游戏指导实践进行分析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的能力。

实施要求:1.根据所提供的幼儿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指导材料(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分析教师使用的指导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实际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利用拍照、拍摄视频等方式加以呈现,并对所使用的指导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来源:网络
本站自考资讯内容均来之各省教育考试院及各院校官网发布,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咨询当地自考办,以自考办解释为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