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客服
工作时间 09:00-23:0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服务学习 课程代码:1500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科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一门以理论介绍为辅、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本课程对标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的培养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并系统介绍面向儿童、青少年、老年的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实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协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过程,掌握社会工作实务工作方法,以具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流程、专业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掌握不同服务人群、不同服务领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老年的社会工作实务中个案、小组、社区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模式技巧。培养学生将其运用于社会工作服务和管理中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方面的学习深造、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以及提升自身的社会科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本课程需要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熟记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准确掌握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方法开展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流程和模式技巧。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社会工作理论吸收运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全民福祉提升贡献专业力量。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以《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为基础,又与《社会心理学基础》《社会工作实务》《家庭与家庭服务》《社会政策与法规》等课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项目一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步骤;掌握每个阶段或步骤中的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通用过程的相关知识,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接案(重点):
识记:流程一:了解服务对象来源和接受服务的意愿
理解:流程二:收集信息
流程三:会谈商榷
应用:流程四:建立专业关系
任务二 预估(重点):
识记:流程一:收集资料
理解:流程二:初步诊断
应用:流程三:需求设计
任务三 计划(重点)
识记:流程一:制定目的与目标
理解:流程二:制订实施计划
应用:流程三:撰写计划表
流程四:签订协议
任务四 介入(重点)
应用:直接介入
间接介入
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任务五 评估(重点)
理解:流程一:过程评估
流程二:效果评估
应用:撰写评估表
任务六:结案(重点)
识记:流程一:撰写结案表
理解:结案情绪评估
应用:结案专业反思
项目二 社会工作方法之个案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个案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理论模式。能熟练运用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并具备从接案到结案的个案管理服务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且能将上述内容与第一章结合,具备运用个案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二 危机干预模式(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三 任务中心模式(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四 家庭治疗模式(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项目三 社会工作方法之小组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能熟练掌握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和熟练掌握小组工作的流程,并具备从小组筹备期到结束期的小组管理服务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且能将上述内容与第一章和第二章结合,具备运用小组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社会目标模式(次重点)
应用:流程一:小组筹备期
流程二:小组形成期
流程三:小组转折期
流程四:小组成熟期
流程五:小组结束期
任务二 互惠模式(重点)
应用: 流程一:小组筹备期
流程二:小组形成期
流程三:小组转折期
流程四:小组成熟期
流程五:小组结束期
任务三 治疗模式(一般)
应用:流程一:小组筹备期
流程二:小组形成期
流程三:小组转折期
流程四:小组成熟期
流程五:小组结束期
任务四 发展模式(重点)
应用:流程一:小组筹备期
流程二:小组形成期
流程三:小组转折期
流程四:小组成熟期
流程五:小组结束期
项目四 社区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方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特征和服务内容。能熟练掌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结合社区实际灵活应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流程,并具备从社区需求评估到服务评估的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且能将上述内容与第一章和第二章结合,具备运用社区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统筹社区照顾(重点)
应用:流程一:需求评估
流程二:服务策划
流程三:服务执行
流程四:服务评估
任务二 扩大社区参与(次重点)
应用:流程一:社区公益宣讲会
流程二:金点子项目大赛
流程三:社区民生议题讨论会
流程四:美好社区供需协商会
流程五:社区自组织成立
任务三 促进社区融合(次重点)
应用:流程一:需求评估
流程二:服务策划
流程三:服务执行
流程四:服务评估
任务四 推动社区发展(重点)
应用:流程一:需求评估
流程二:服务策划
流程三:服务执行
流程四:服务评估
任务五 参与社区矫正(一般)
应用:流程一:需求评估
流程二:服务策划
流程三:服务执行
流程四:服务评估
任务六 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一般)
应用:流程一:需求评估
流程二:服务策划
流程三:服务执行
流程四:服务评估
项目五 儿童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儿童社会工作的工作服务的主要类型,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和流程,且能将上述内容与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具备开展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支持性服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二 保护性服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三 补充性服务(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四 替代性服务(一般)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项目六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和基本原则,且能将上述内容与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具备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家庭治疗(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触预估
流程二:服务设计
流程三:服务实施
流程四:服务评估
任务二 历奇辅导(一般)
应用: 流程一:接触预估
流程二:服务设计
流程三:服务实施
流程四:服务评估
任务三 朋辈辅导(次重点)
应用: 流程一:接触预估
流程二:服务设计
流程三:服务实施
流程四:服务评估
项目七 老年社会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老奶奶社会工作的工作服务的主要类型,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和流程,且能将上述内容与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具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任务一 精神慰藉服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二 权益保障服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三 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服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四 咨询服务(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五 社会参与服务(重点)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任务六 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一般)
应用:流程一:接案
流程二:预估
流程三:计划
流程四:介入
流程五:评估
流程六:结案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技能等,进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问题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是要求具备动手操作能力的高层次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社会工作服务实务操作手册,孙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基础、基本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大致情况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更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分析服务对象问题,提出服务策略并开展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撰写小论文,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6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108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1 |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 12 |
2 | 社会工作方法之个案工作 | 16 |
3 | 社会工作方法之小组工作 | 16 |
4 | 社区社会工作 | 16 |
5 | 儿童社会工作 | 16 |
6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16 |
7 | 老年社会工作 | 16 |
总计 | 108 |
五、考核形式
考核采用非笔试形式,需完成个案访谈大纲、小组计划书或社区策划书一份并进行实践操作,完成学习报告。
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总成绩(100%)=个案访谈大纲、小组计划书或社区策划书20%+服务学习报告80%
六、实践考核内容与实施要求
(一)实训项目一
具体内容:结合实际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实施要求:每个学生作为社会工作者,结合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基于有需求的儿童、青少年、老年开展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具体服务过程应包括个案工作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的全过程。
(二)实训项目二
具体内容:结合实际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小组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实施要求:每个学生作为社会工作者,结合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基于有需求的儿童、青少年、老年开展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具体服务过程应包括小组工作的筹备期、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结束期的全过程。
(三)实训项目三
具体内容:结合实际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社区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实施要求:每个学生作为社会工作者,结合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基于有需求的儿童、青少年、老年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具体服务过程应包括社区工作的需求评估、服务策划、服务执行、服务评估的全过程。
工作时间 09:00-23:00